唐代墓志刻工三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代墓志刻工三题   收稿日期:2012?12?02;修回日期:2013?04?05   作者简介:刘儒(1981?),男,湖南衡阳人,博士,广西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摘要:唐代墓志撰人、书人、题额者、刻工四者在制撰过程中关系发生变化。墓志刻工具有身份随意性,分工多样化的特征,他们凭借精湛的镌刻技能,可获得丰厚酬金。墓志镌人因出身低微,技艺世代承袭,具有保守性。一般而言,官府墓志刻工只允许担任本署令的伎术官,但在唐代墓志中亦存有特例。撰人、书人、题额者、刻工因墓主形成一种稳定的团队结构,这种结构在墓志制撰过程中因群体性合作得到强化和认同。   关键词:唐代;墓志制撰;刻工   中图分类号:K87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3)04?0247?05   一、引言   墓志依次经过撰文、书碑、篆额、模勒、刻字五道工序。在唐代墓志中,书人书碑方式有两种:第一种即书手用朱笔将志文直接书写在碑志上,称为“书丹”,如《张君(叔子)墓志铭》云:“生前有盟河誓征,功迹已入于丹书,殁后恐谷变陵移,行状必刊于翠 琰。”[1](1153)《郑公(谌)墓志铭》题款曰“外孙前宁王东?祭酒元光济衔哀书丹”[1](1441)。另一种是“模勒”,即先将碑文书写纸上,以双钩技法摹勒上石,根据勾勒之轮廓镌刻成字,这种勾勒上石的方法称为“勒”“摹”“模”。清叶昌炽《语石》卷6曰:“盖古人刻碑,或书丹于石,或别书丹,而双钩其文以上石,‘模勒’即勾勒。”[2](412)碑碣制撰广泛运用模勒工艺,如唐《汉纪信碑》题衔曰“勒碑人史正勤。石工张敬镌字”[3](328),碑文中“勒碑”和“镌字”实为两种不同的工序,勒即是模勒,《裴耀卿碑》题曰“将仕?守恒王府参军姜?模勒并刻字”[4](234),《梁守谦功德铭》题曰“天水强琼摹勒并刻字”[4](258),《张延赏碑》题曰“内作将作官马瞻刻字并模勒”[4](157),由此可见“勒”与“刻”显然是有区别的,随后在墓志中“勒”和“刻”的意义逐渐混淆,《王君(?)墓志铭》云:“悲看柱剑,泣对楹书,勒字雕金,式刊贞石。”“勒”亦可解释为“刻”,两者之区别逐渐消弭。   墓志书人书丹或模勒以后,由专门从事墓志刊刻的工匠进行镌刻,这些工匠被称为“刻工”“碑匠”或“碑工”。刻工镌字完毕时,在墓志末尾结衔题之“刻字人”“镌字人”“?字人”“镌石匠”“字人”,如《张公(去奢)墓志铭》题曰“刻字人杨岩”[1](1609),《有唐太原王公妻上谷侯氏墓志铭》题曰“镌字人韩义昌”[1](1897),《唐故秀士史府君(乔如)墓志铭》题曰“?字人李元楚”[5](150),《周故宋州砀山县令李府君(义琳)神道铭》题曰“字人尚方监直司陈怀义镌”[6](390)。或刻工自署“某某镌”“某某刻”“某某字”“某某刊”“某某镌字”“某某刻字”“某某勒字”,如《安府君(玄朗)墓志铭》题云“散将冼亚镌”[7](154),《唐故云麾将军齐公(子)墓志铭》题云“东海臧华刻字”[1](1673),《唐故沈府君(朝)墓志铭》题云“前试左内率府兵曹参军左仇书并勒字”[7](100)。《语石》卷6云:“古人书碑重镌字,此‘物勒工名’之意也。”[2](411)物勒工名是一种带有责任性质、供考核的标记。《礼记?月令》卷6记:“孟冬之月,……命工师效功,陈祭器,案度程,……必功致为上。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8](209)在秦汉时期,由工官负责,匠人制作的帝王、国君用器上皆刻上制作者、监制者的名字。后世之墓志记载撰文人、书丹人、刻工之姓名,“大有以文章、书法为标榜,借文章、书丹、镌刻铭文而显名于世的意思,而志主的后人也不免有借名人撰书而炫耀于世的嫌疑”。[9](118)   一、唐墓志刻工的身份与职事   《新唐书?方技》曰:“凡推步、卜、相、医、巧,皆技也。”刻工属工匠“巧儿”一类,专攻镌刻技艺,   其技能之高低直接影响墓志书人书法艺术的效果,“碑之工拙,系于刻手,其重如此”[2](413)。刻工低劣精良决定墓志书法艺术之高低,于是在墓志制撰中皆聘请专业刻工刊刻,《高君(叔容)墓志铭》曰:“嗣子子云,哀缠罔极,孤苦无依,恐陵谷之有迁,询匠石以纪 德。”[1](1581)《崔府君(千里)墓志铭》曰:“恐掩考妣之德行,遂命工人刻于贞石,唯纪年代。”[1](1929)《张君(仁)墓志铭》曰:“敬诺遗几,敢凭良执,命工镌石。”[1](470)《周府君(晓)墓志铭》曰:“乃邀墨客,召石工,识诸泉门,以永余烈。”[6](678)然而,唐代墓志刻工的情况比较复杂,刻工身份具有随意性的特点,墓志撰人、书人、题额者皆可兼刻工之职。撰人兼刻工,如《唐扶风马氏故夫人清河张氏墓志铭》题云“赵郡李直撰并刻字。”[1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