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写本P.3315所见古文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敦煌写本P.3315所见古文考   内容摘要:敦煌写本P.3315《尚书释文(尧典—舜典)》系孙奭所谓“古文尚书音义”,所标“古文”体例有“甲,古乙字”、“乙,古作甲”、“乙,古文作甲”三种,甲乙的“古”“今”对应关系实际包含三种情况:正俗对应、篆隶对应、古文今文对应。P.3315所据作音义者为梅赜所献《古文尚书传》,从中可见梅本隶古文字的来源:梅本“古文”多与正始石经古文或《说文》正篆、古文相合,并存在根据《说文》古文偏旁更造隶古奇字的现象。除此之外,梅本“古文”显然存在另外来源,且往往与战国文字相合,密合程度甚至超过正始石经和《说文》古文,这部分古文很可能来源于《汉书》、郑玄经注等文献,即本自汉人对古文的基本认识。   关键词:P.3315; 尚书; 古文   中图分类号:H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3)02-0111-08   陆德明《经典释文》始创于陈后主至德元年癸卯,即隋文开皇三年(583),其书唐时即已家弦户诵,及后周、北宋,乃次第校勘梓行[1]。据今所见敦煌写本《周易释文》(泰卦—易略例)(S.5735+P.2617)、《礼记释文·檀弓》(BD.9523)及日本奈良兴福寺所藏日钞《礼记释文》(中庸—昏义),知所谓显德、开宝校勘《释文》多是订正俗字、改易反切。较《周易》、《礼记》,《尚书音义》改窜犹甚,宋初即有“古文”、“新定”之别:   唐陆德明《释文》用古文,后周显德六年(959),郭忠恕定古文刻板①,太祖命判国子监周惟简等重修。开宝五年(972)二月,诏翰林学士李昉校订上之,诏名《开宝新定尚书释文》。咸平二年(999)十月乙丑,孙奭请摹印《古文尚书音义》与《新定释文》并行。从之。天圣八年(1030)九月十二日雕《新定释文》。[2]   敦煌写本《尚书释文》(尧典—舜典P.3315)即孙奭所谓“古文尚书音义”。据写本推想显德、开宝刊删之迹,其荦荦大者,一为陆氏《舜典》用王肃注,孔颖达《正义》则据姚方兴伪传,《新定释文》刊王就姚,以合《正义》;一为■增《切韵》,下更征及徐本《说文》。以上数端,前人辨之已详。然《古文尚书音义》与《新定释文》绝异之处,为“新定”将前者之“古文”尽数删去,诸家论述多有未及,今略议于下。   一 P.3315所谓古文分类   P.3315所标古文体例有“甲,古乙字”、“乙,古作甲”、“乙,古文作甲”三种,后周、北宋《新定释文》将“古乙字”、“古作甲”、“古文作甲”尽数删去。参照敦煌写本《古文尚书传》BD.14681②(下文省作北敦14681),可知甲乙之间所谓“古”、“今”对应关系实际包含三种情况:正俗对应、篆隶对应、古文今文对应。三种情况或可杂出并见,如正字、篆书、古文亦兼俗写。略举数例:   (一)正俗对应   甲为正字,乙为六朝俗字:   1.宅朔方{3}。P.3315:“朔,古■字”,谓当时■字古作朔。北敦14681字正作“■”,为当时俗字。   2.不格姦。P.3315:“姦,古姧字”。案:“姦”训私,“奸”训犯婬,姧蓋六朝俗字。   3.寇賊姦宄。P.3315:“宄,字又作宂,古文作■,皆音(軓)[軌]”。宂、■字皆宄字形讹,北敦14681字正作“宂”,系当时俗字。   (二)篆隶对应   甲为《说文》正篆,乙为隶变字形,穷举P.3315所见篆隶对应:   1. 光被四表。P.3315:“■,古表字。”■字残泐,当作■,为《说文》正篆■形小变。   2. 怀山襄陵。P.3315:“■,古襄字。”■为襄字正篆。下出孔传“襄上,时掌反”,是陆所见经文作“■”,传文作“襄”。又云“陵,古作■”,■系《说文》正篆■形小变。   3. 帝曰往。P.3315:“■,古往字,古文作■。”■为往字《说文》正篆。   4. 烈风雷雨弗迷。P.3315:“■,古列字”,“靁,古雷字”。皆《说文》正篆。   5. 肆类于上帝。P.3315:出“■■”,正始石经上字例作“■”,则“■”字所本当为《说文》正篆,段玉裁说“丄”字误,当作“二”,段说是。然陆时已误以“丄”为上。   6. 金作赎刑。P.3315:“■,古金字。”又“师锡帝曰”,字作“■”,金旁同。盖本《说文》正篆“■”,许以为金从今声。正始石经金字古文作“■”,似本《说文》金字古文“■”。   7. 禹拜稽首。P.3315:“■,古拜字,《说文》以为今字……今本止作拜。”案:拜字《周礼》、《说文》作“■”,■字从“■”形隶变,云“《说文》以为今字”者,谓《说文》以■(■)为正篆。又云“■,古首字”,亦《说文》正篆。   8. 垂哉。P.3315:“■,本又作■,皆古垂字。”字本《说文》垂字正篆■,下土形易作山形,北敦14681作■,下亦从山。   9. 夙夜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