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又来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智能手表又来了   有一句中国的古话可以用来形容智能手表的境遇:此一时非彼一时也。   十年前,比尔?盖茨把微软的第一块“智能手表”戴到了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CES)上,并四处炫耀。他宣称这款名为SPOT手表的产品可以实时在线并传送即时信息,“充满了神奇之处。”但五年过后,糟糕的销量最终让微软停售了这款由盖茨亲自发起的产品。   时间又过了五年。就在2013年,如果你再一次来到CES―它的作用已不再那么重要,但依旧是全球最大规模的硬件展―你会惊讶于不知从哪里又冒出来的这么多没听过的小公司,以及它们带来的各式各样的智能手表。   从表面上看,它们似乎都受到了苹果的“感召”。无论是在智能手机还是平板电脑市场上,苹果都体现了重新定义这一市场的非凡能力。一份得到公开的、苹果在2011年递交的专利申请书显示,它们早已在开发一款类似于“电子手镯”的产品,尽管并未有任何跟智能手表相关的说明,但人们已经乐于把它视为是传说中的iWatch。   苹果一如既往地没有就传说中的产品进行表态,但许多设计师和苹果爱好者已经相继自发地在网上放出了自己设计的iWatch概念图。   三星公司再次体现出了它的“紧紧跟随”的市场策略。三星移动业务执行副总裁李永熙最近也表示,三星为智能手表准备了很长时间,“正全力以赴地为它做好各项准备。”   一切忽然变得很不一样。与十年前微软的单打独斗不同,智能手表这回看起来是真的要来了。它不是什么新的发明,却获得了一种新的待遇:从未像现在这么受到关注,也更接近消费者。   更大的不同还在于,一些新兴的小公司体现了更大的积极性。美国一家名为Allerta的公司从2009年开始就在打造智能手表,并推出了一款能连接黑莓手机的产品。2012年,它的第二代产品Pebble面世,可以与iPhone或Android手机相联,用户可以通过应用设置选择喜欢的表盘样式,通过蓝牙和震动器,Pebble能及时震动提示用户,并在它1.26英寸的E-Paper屏上显示各种信息推送和提醒。   “我最初做智能手表只是因为我不想每次看短信、邮件或者来电的时候,人们都得从口袋里掏出手机。”Pebble产品的创始人Eric Migicovsky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总结了智能手表重新获得关注的根本原因:一个在手机、笔记本和平板之间的“中间件”市场正在出现,它是随着人们对于移动设备的认同度及黏着度的提高而觉醒的。人们每天使用移动设备的时间越来越多,使用场景也越发多样化了。   过去十年,手机只是基础通信工具,这种对于使用场景的不挑剔特性,使智能手表没有得到预期中的发 展。   其实手表早就不只是用来看时间的了。如果要说最早的智能手表,可以追溯到1941年面世的Mimo Loga,虽然它没有任何电子元件,但却是第一款能够计算的手表。而电子计算器手表的出现要到34年之后,到了1980年代,手表厂商开始推出可以存储信息的原型手表。   接下来,爱普生推出了被普遍视为是第一款计算机手表的RC-20,它能通过ROM配件加载不同的程序并在手表屏幕上运行。   这种理念得以推进还要再过个十年。IBM在2000年推出了首款运行Linux操作系统的智能手表Linux Watch,搭载8MB RAM和8MB闪存。这时候你终于可以看到更像当今这些智能手表的雏形。   时尚和制表行业这时候扮演了领头人的角色。美国服饰品牌Fossil从2002年开始连续推出了两款Wrist PDA(腕上电脑),它们都基于当时另外的一个操作系统Palm OS,通过红外线来传输信息;TIMEX这时候也放弃了通过光学传感器与电脑进行无线数据传输的方式,而用上了USB接线,最重要的是,一件后来我们更熟悉的东西出现了―TIMEX开始在官网上提供多款WristApp,包括游戏和健身应用。   从这个角度看,当年的比尔?盖茨也没必要那么骄傲。但必须说的是,他的步子相当大,手表是当时微软整个SPOT(Smart Personal Object Technology)体系里的一部分,盖茨当时还带上了他的智能闹钟和咖啡机。   盖茨对SPOT手表的寄望是,依靠微软自有的MSN Direct订阅服务,通过美国和加拿大的FM无线电频段接收无线新闻和天气信息,但这要求用户每年为订阅支付59.95美元。微软当时手握一批手表合作厂商,包括Swatch、SUUNTO以及Tissot。   无论是对微软还是其他先行者,所有尝试都没能转化为一款畅销的电子产品。由于硬件和服务费偏贵, SPOT在2008年停售,人们在嘲笑微软的产品能力的同时也在讨论:我们是不是真的需要这个玩意?   当时这个答案是否定的。改变局面的当然是iPhone和Android,前者打开了大门,而后者把这扇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