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硕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的提供参考!
Research on the disaster-causing mechanism of
Dujiashan landslide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Candidate :Ma Changlin
Supervisor:Prof. Mao Yanlong
Chang’an University, Xi’an, China
摘 要
杜家山滑坡位于略阳县城关镇谢家坪村杜家山组东渡河左侧山坡。略阳县位于陕西
省西南部,属秦巴山区,坡陡谷深,地质灾害发育,杜家山滑坡是略阳县滑坡灾害中规
模和危险性均较大的一个,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代表性。因此,本文以地质灾害较为
严重的略阳县为背景,以典型的杜家山滑坡为研究对象,对滑坡发生的影响因素,滑坡
的形成机理,稳定性、滑坡的风险性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以便为该地区类似
滑坡的稳定性评价及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及获得的成果
如下:
(1)通过现场调查,滑坡变形监测和滑坡勘察,查明了杜家山滑坡的主要特征。
根据滑坡形态特征和变形特征把杜家山滑坡划分为三个子区,并对其主要诱发因素和形
成机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表明杜家山滑坡为沿土岩接触面滑动的大型堆积层滑
坡,强度大且集中的降雨是滑坡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滑坡失稳的力学机制主要为后缘
的崩滑加载,上部滑体的累积加载使滑坡上段岩土体不断下滑,形成滑移推动体,滑移
推动体对下部滑体产生堆载作用,同时对上部滑体也产生一定的牵引作用。
(2 )对杜家山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运用自然历史分析法、有限单元法、极
限平衡法等定性和定量方法对滑坡在天然、暴雨、天然+地震三种工况下的变形情况和
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研究,分析表明杜家山滑坡在天然状态下稳定性较好,但
在暴雨和地震状态下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尤其是暴雨状态下,稳定性有较大幅度下降,
达不到安全的要求,表明降雨对滑坡的稳定性有着显著的影响。上述结论与实际情况相
符合。
(3 )对杜家山滑坡进行了风险评估预测。运用滑速滑距估算方法对滑坡的危害范
围作出了分析,计算得出滑坡最大滑速为42.15m/s ,最大滑距904m,滑坡危害范围约
5 2
2.49 ×10 m 。对滑坡可能产生的堰塞湖次生灾害的形成机制和堰塞坝高进行了分析,
4 2 6 3
预计滑坡形成的堰塞坝坝高达54.27m,堰塞坝面积约5.4 ×10 m ,体积达2.93 ×10 m 。
在以上分析基础上预测了滑坡可能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划分了滑坡的损失等级为大
级。结合滑坡在不利工况下的稳定性划分了滑坡的可能性为大级,根据滑坡的可能性和
损失大小划分滑坡的危险等级为大级。
关键词:杜家山滑坡 形成机理 稳定性分析 有限单元法 极限平衡法 风险性评估
I
Abstract
Dujiashan landslide is located on leftside of the dongdu river, belonged toDujiashan
group of Xiej iaping village in Lueyang county. Lueyang county is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of Shaanxi Province, belonged to Qinba mountainous area.With many steep slopes and deep
valleys ,geological disasters frequently occur. Dujiashan landslide is the larger one in scale
and risk, and has a certain degree of complexity and representation in la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