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望苍凉的女性意识----试论曹七巧和白流苏的形象塑造.docVIP

绝望苍凉的女性意识----试论曹七巧和白流苏的形象塑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完美WORD文档DOC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值得下载!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绝望苍凉的女性意识——试论曹七巧和白流苏的形象塑造 指 导 老 师 :冯波 学 生 姓 名 :陈慕洁 学 号 :W447809123680009 院 系 :网络教育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教育 毕 业 时 间 :2011年7月 原 创 承 诺 书 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若本论文及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____陈 慕 洁______ 日期: 2011 年 3 月 9 日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Ⅱ 一、引论 ……………………………………………………………………………………1 二、曹七巧和白流苏的异同 ………………………………………………………………2 1、曹七巧和白流苏形象和性格的差异 ……………………………………………2 2、曹七巧和白流苏对待爱情的差异 …………………………………………………3 3、曹七巧和白流苏对待金钱的差异 …………………………………………………3 4、曹七巧和白流苏命运结局的差异 …………………………………………………3 三、绝望苍凉的女性意识 …………………………………………………………………4 四、结论 ……………………………………………………………………………………5 参考文献 ……………………………………………………………………………………6 致谢 …………………………………………………………………………………………7 摘要 曹七巧和白流苏分别是张爱玲小说《金锁记》和《倾城之恋》中典型的女性形象。二者虽然在形象性格、对待爱情与金钱的态度以及彼此的命运结局存在差异,但是都突出地体现了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绝望苍凉。 关键词:曹七巧 白流苏 女性意识 绝望苍凉 Abstract Cao Qi-Qiao and Bai liusu are the gold lock in mind and Zhang ai’lings novels in the love of the typical image of women. Although, the image of the two personalities, attitudes towards love and money, as well as each others fate outcomes is vary, but all of them embody outstanding female consciousness in Zhang ai’lings works, which is the bleak despair. Key words:Cao Qi-Qiao Bai liusu female consciousness the bleak despair 绝望苍凉的女性意识 ——试论曹七巧和白流苏的形象塑造 一、引论 张爱玲,20世纪40年代上海沦陷时最走红的女作家。1943 年, 张爱玲作品中的两部力作《倾城之恋》和《金锁记》相继问世,二者均发表于《杂志》期刊。张爱玲是天才,深得《红楼梦》真传的《金锁记》问世后,一向以苛刻闻名的傅雷称“这太突兀了,太像奇迹了,”是“中国文坛最美的收获”①,而夏志清教授亦盛赞《金锁记》:“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②,文人们则将此篇小说称为“张爱玲最出色的中篇小说”。而《倾城之恋》则是张爱玲真正的成名作。小说刊登后,在当时赢得了读者群极大的回响。而其在一九四四年改编成话剧上演之后,更造成了万人空巷的盛况。《倾城之恋》不仅在当时使张爱玲的声誉达到高峰,并为其在中国文学史上奠定了重要的地位。 张爱玲的作品与当时血与火的中国关系不大,与日寇的侵占香港和上海的沦陷也不大沾边,作品中也不去渲染民族情绪和抗战气氛。她的作品展示了沪、港洋场高等华人的空虚、腐烂、堕落、变态的灵魂。这种故事一方面能为日伪统治的文坛所见容,另一发面也给当时的精神食粮匮乏的读者以一种新鲜的滋味。 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里说:“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壮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但它的刺激性还是大于启发

文档评论(0)

lingyun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