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云中夹卷混合机制的观测研究.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硕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的提供参考!!!

低云中夹卷混合机制的观测研究* 1,2 2 1 陆春松 ,刘延刚,牛生杰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南京,210044 2. Atmospheric Sciences Division, Brookhaven National Lab, New York City, 17931, US 摘要 本文利用美国南部大平原观测站的低云飞机观测资料,在均匀/非均匀夹卷混合模型的框架下研究了夹卷混合过 程。微物理方面,在5个个例16次穿云过程中,有13次穿云过程主要受极端非均匀夹卷混合过程的影响,体积平均半 径变化较小,而数浓度变化较大。动力方面,本文引入了一个新的无量纲数(过渡尺度数)。过渡尺度数越大,均匀 夹卷混合过程发生的概率越大,主要受均匀夹卷混合过程影响的穿云过程具有最大的过渡尺度数。热力方面,5个个 例的温度和数浓度成负相关关系,说明云是含云滴空气块和不含云滴空气块的丝缕状混合物。这种丝缕状结构也是 极端非均匀夹卷混合过程占主导的一个原因。因此,微物理关系、动力因子和热力因子每一个方面的分析在研究夹 卷混合过程时都是至关重要的,需综合分析和比较。 1 观测资料 层积云资料来自2000年美国南部大平原加强观测期内的飞机观测。前向散射滴谱仪(FSSP-100 ) 把云粒子分成15档,每档的中心半径为2.7-29.9 μm ;光振探测器(1D-C)把云雨粒子分成30档,每 档的中心半径为12.1-300 μm 。获得观测结果后,利用标准的校正方法对观测结果进行校正。对FSSP [3] [4] 测到的数浓度订正时考虑了探头的停滞时间 以及有效波束直径的变化 。对云滴尺度的订正考虑了 探头的响应时间和波束的不均匀性[5],在这过程中,调整了每一档内的云滴数浓度;考虑到米散射 曲线的不确定性,对每一档的谱宽也进行了调整。对1D-C 探头采集到的粒子浓度和粒子尺度进行订 正时考虑到了飞机的速度和探头的电子延时[6] 。Stratton Park 工程公司生产的云粒子成像仪(CPI ) 提供的图像与气温结合,可以用来判定云的相态;气温、气压和露点温度分别是用 Rosemount Model 102, Rosemount Model 1201F1和 EGG Model 137探头观测的。相对湿度是通过露点温度、气温和气 压计算得到的。真风速由 Rosemount 1221F 测得。湍流耗散率(ε)是利用真风速的结构函数计算得 到的(详见附录 C )。垂直风速是根据Khelif et al. (1999)[7] 的风场方程计算得到的。本节所用资料频 率均为1Hz。 通常把半径 25 μm 作为云滴和毛毛雨滴的分界[8],但云和毛毛雨的观测仪器并不以 25 μm 作为 某一档的边界,故实际区分云滴和毛毛雨滴时采用的是 25 μm 附近的值。本节中涉及的云的主要微 * 本研究得到了美国能源部地球系统模拟计划的FASTER项目、大气系统研究计划、云雾降水和气溶 胶青蓝工程、自然科学基金 )的支持。本文已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VOL. 116, D20207, doi:10.1029/2011JD015944, 2011发表。 物理参数是由 FSSP 观测的云滴谱计算得到的,包括含水量(LWC ),云滴数浓度(N )和体积平均 半径(rv ),其中最后两档(半径 26.1 μm )没有使用。毛毛雨的液水含量用 1D-C 探头获得,1D-C 滴谱的前两档(半径 26.9 μm )在计算毛毛雨液水含量时没有使用。当毛毛雨液水含量大于0.005 g m-3 时,就认为该穿云过程已经开始降水。在一个观测架次中,如果有一次或者一次以上的水平穿云 过程受降水的影响,则该云被认为已经开始降水。云滴谱样本的删选标准是 N 10 cm-3 和 LWC 0.001 g m-3[9, 10] ,同时运用N 和 LWC 两个阈值是为了去除气溶胶粗粒子的影响。

文档评论(0)

bb2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