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硕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的提供参考!!!
气粒两相壁湍流中的拟序结构变动研究1)
*,2) + * *
栗 晶 ,王汉封 ,柳朝晖 ,郑楚光
* +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 430074 ) (中南大学,长沙 410075)
摘要:本文结合粒子图像测速仪 (PIV )和直接数值模拟 (DNS ),对水平槽道气固两相壁湍流边界层中的拟序
结构变动经行了研究。实验雷诺数为Reτ=430 ,选用粒径为110μm 的聚乙烯微珠作为固相,质量载荷为0.25×10-3 、
1×10-3 和 5×10-3 。模拟雷诺数为 Reτ=150,颗粒为 St=200 的铜珠;对气相采用直接数值模拟,对颗粒相采用
Lagrangian 轨道跟踪方法;颗粒对流体的反作用采用点力双向耦合模型;通过基于λ 判据的湍流拟序结构识别
2
方法,提取颗粒加入前后的湍流准流向涡特征结构。结果表明,低载荷下气相湍流变动源于颗粒对湍流拟序结
构的作用,颗粒的存在抑制了湍流拟序结构的发展,使得湍流准流向结构长度减小、猝发频率降低、猝发强度
减弱;此外,壁面附近剪切雷诺应力的增加可能源于颗粒尾涡的脱落。
关键词:气粒两相流;拟序结构变动;PIV ;直接数值模拟;双向耦合
引 言
挟带有固体颗粒的两相湍流广泛的存在于自然界、工业和环境过程中,如管道气力输运、煤粉燃烧
器、煤粉锅炉等等。在上述这些过程中,颗粒与壁面湍流间的相互作用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大
多数的早期研究发现,大颗粒通常会增强流体湍动能,而小颗粒则趋于减弱流体湍动能。Gore Crowe[1]
提出颗粒与流体的积分尺度 (或者最大含能涡尺度)的比值是衡量颗粒引起流体变动的判据,如果两者
的比值大于0.1,颗粒则会增强湍流,如果两者比值小于0.1,颗粒则会抑制湍流。但是,该判据的前提
的是仅考虑颗粒与流体间的相互作用,当颗粒与壁面的作用、流体与壁面的作用和颗粒间相互作用都不
显著时才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因此该理论不可避免的存在缺陷,仅能较好的适用于气固两相射流。而
Hetsroni[2]等人则发现颗粒雷诺数与湍流变动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提出了将颗粒的雷诺数Re =|u -u |×d /ν
p f p p
作为判断标准,当颗粒雷诺数较小 (Re 400 ),颗粒的存在会引起流体湍动能减弱,而当颗粒雷诺数
p
Re 400 时,由于颗粒尾涡的脱落,会显著增强湍流。尽管在颗粒引起的湍流变动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
p
工作,但颗粒与流体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依然没有完全搞清楚。以上不论是颗粒尺度还是颗粒雷诺数判据,
都是出自于颗粒载荷较大的情况下,然而近年来众多实验中,包括Tanière et al.[3]、Kiger Pan[4]、Righetti
Romano[5]和Li et al.[6],都已经观察到当颗粒载荷非常低时(0.025% ~ 0.1%),仍然能引起明显的湍流变
动。这一现象无法通过早期发展的两相湍流理论来解释,因此低载荷下的湍流变动机理仍亟待进一步研
究。
1)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项经费(20 10CB227004)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1021065 )
2)
E-mail :hust_lijing@163.com
1
随着对湍流认识的逐渐深入,人们发现湍流并不是完全没有规律可寻的,其间存在大量的拟序结构,
比如低速/高速条纹结构、准流向涡、发卡涡等等,并且这些拟序结构对湍流的产生和自我维持机制起着
十分关键的作用 (Willmarth Lu[7], Cantwell[8], Robinson[9], Kasagi et al[10], Adrian[11] )。之后,伴随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