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市户籍居民眼中的农民工看城乡融和的艰巨性——有关非正规教育社会外部因素的社会学考察.pdfVIP

从北京市户籍居民眼中的农民工看城乡融和的艰巨性——有关非正规教育社会外部因素的社会学考察.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硕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的提供参考!!!

从北京市户籍居民眼中的农民工看城乡融和的艰巨性1 ——有关非正规教育社会外部因素的社会学考察 北京师范大学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中心 张燕吴文静王莹执笔 摘要:本文以四环综合市场及其周边社区作为一个样本,了解市场周边的城市户籍居民对 市场上做小摊商的农民工的态度和看法,试图从一个比较宏观的社会学生态学的视角,考察 非正规教育的社会外部环境因素,以及城市人与农民工的关系现状,希望以更充分的事实依 据,唤起人们对农民工及其学前儿童受教育问题的关注,反思四环非正规教育的效果和思考 城乡融合的适宜途径。 关键词:城市户籍居民农民工城乡融合 一.研究缘起 农民工是指身份为农民的进城务工人员。农民工及其子女来到城市,往往生活在一个特定 的社区环境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来自城市户籍届民的态度的影响。面向农民工学前子女 的四环游戏小组至今已经走过四个年头,对市场以及周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蒯围社区 居民对市场中农民工这个群体看法如何?他们对农民工群体的生存状况了解程度怎样?对他 们的子女受教育状况了解多少?深入了解四环市场刷边市民对进城农民工的生存状态及其子 女的受教育问题的态度和看法,有利于增进农民工与市民的互动融合;并进··步促进非正规 教育与所在社区环境的和谐。 本研究试图从一个比较宏观的社会学、生态学的视角,考察社会外部环境因素,考察城市 人即户籍居民与农民工的关系现状,以便更伞面地研究流动的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处境。。 调查以四环市场和周边社区的城市居民为对象,包括四环剧边社区的,、籍人口(住家、房 东、来买菜的、休闲的人)及少数市场上做生意的,、籍人口,涉及各个年龄层次,总计144 余人。同时对市场周边两个社区居委会相关人员作了访谈。 调查采用现场访谈法,访谈提纲为半结构式问题设计,内容主要涉及:城市厂1籍孱民在日 常生活中与农民工的接触情况、对农民工群体的生存状况的了解程度、对其子女受教育状况 的了解,和对相关国家政策的看法,以及社区居委会目前工作状态等。 二.市民对农民工的了解程度 1.市民与农民工的接触方式和农民工从事职业的了解 有32%的市民称与农民工经常打交道;43%的巾.民偶尔与农民工打交道;“从来没有与农 民工接触”的市民占到25%。大多数市民通过日常生活交往来接触农民工:有30%的市民称通 过媒体或听周围人说即以间接方式了解农民工。这表明存在着对农民工的漠视态度。城市人 对身边卖菜的、送奶的、收废品的、扫大街的……往往视而不见。 市民对农民工职业的了解比较客观,如认为多数男性农民工从事建筑业,也有较多是从事 个体商贩的,再就是做“家政服务”和“餐馆服务”的:一些市民认为农民工的就业范围很 广,多为城市人不愿做的低端行业,如:环卫、维修、收废品、保安等。农民工主要从事的 是“拾遗补缺”的职业,填补了城市的职业空白。 1本研究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度规划基金项F1“农民工予女接受1#.iI规教育的民间道路探索” 的项bl成果,项It批准号:05JA880003。调查由北师人学前系部分奉科生研究生实施。 76 2.市民对农民工群体的印象 认为农民工群体品行好、吃苦耐劳、朴实的市民占总数的37.5%,对农民工印象好包括: 吃苦耐劳、实干、敬业;认为农民工不文明、小诚信的市民占到总数的43.8%,如个别没工作 的会小偷小摸、普遍素质低(随便扔垃圾,言语小文明)、不老实小厚道、扰民、闹哄哄、 斤斤计较、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等等,表明存在着明显的群体性偏见。有18.7%市民认为农民工 到北京是为了维持生计,哪的人都有好有坏,因职业的4i同会有所差异。 市民普遍反映农民工不太注意个人形象、脏、乱扔东西、随地吐痰,生活根-奉谈不上卫生, 可气又可怜。认为农民工受教育水平低,不会教育孩子。 农民工来到城市4i可避免的会两临种种与城巾.规则的冲击和碰撞,他们需要从零开始去习 得一套全新的生活方式,但城罩人对待他们不够宽容。 3.市民对农民工生活状况和社会地位的了解 从生活水平一卜看,30啵有的市民认为:农民工来N:II:京生活肯定比在老家好,有的比城 里人还好一点;挣的钱不比北京人少,如市场.卜做生意。‘个月挣两、i千块钱。68%的市民认 为农民工的生活水,F低,生存环境差,只能维持基本生活,没有业余生活,没有福利待遇, 卫生条件也4i好,很艰苦。表明市民也承认事实上城乡之问越来越大的差距。 从

文档评论(0)

cxmckat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