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位教育”的渊源与旨趣.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硕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的提供参考!!!

“能位教育”的渊源与旨趣 涂怀京 肖丽山 涂怀京,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教育史和教育法学。 肖丽山,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史专业研究生。 摘要:为响应正深入推进的素质教育改革,刍议性质的“能位教育”,注重教育教学评价 各环节的“能”、“位”、“为”、“爱”四要素及其间的渗透、互动与建构。从儒、墨、道、法 诸家思想中,从传统社会的科举考试中,可以找寻到“能位教育”的实质性渊源。“能位教育” 的旨趣,在于引领“统能学习”,打破腐位教育,协进教育法制。 关键词:能位教育;内涵;渊源;旨趣 《孟子·滕文公》云:“不直,则道不见”。当代中国,素质教育如火如荼,教育理念推 陈出新,教育实验彼伏此起、景象生动。感触、受启于此,我们觉得教育之理也同样应该直 截、直率,才会有可见、可检、可行的养培之道,故权以“能位教育”稍作应和,述其内涵 目的,探其渊源旨趣。 “能位教育”的内涵目的。因为突显“能”、“位”,且兼重“为”、“爱”,所以“能位教 育”也就是“能位为爱教育”。借鉴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 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的经典句式,我们所提“能位(为爱)教育”的涵义是:“能 位教育,是能力决定位置,能力升降位置,能力和诚爱增益并作为于良正有序的位置移易的 教育。”其内在运行逻辑是:以“能”定“位”,以“位”促“为”,以“为”播“爱”,以“爱” 培“能”,循环往复,阶梯上升。《吕氏春秋·贵生》载:“嗜肉者,非腐鼠之谓也;……尚能 者,非荏能之谓也”。同理,“能位教育”中的“能”,也必须不是“荏能”和“伪能”,而是 “实能”和“正能”;“位”、“为”、“爱”也应当是“实”的、“正”的,而不是“荏”的、“虚” 的、“假”的、“枉”的。“能位教育”朴素而挚诚的教育愿景是:全面贯彻依法治教,努力 践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培养有能力、有位置、有作为、有诚爱的 ① 国家建设人才 。 一、“能位教育”的儒墨道法渊源 (一)儒家渊源。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不仅提倡“有教无类”的原则、“因材施教”的 方法,也包含了较为丰富的能位因子。1.勤谨修能,不却其位。儒家主张入世,讲求作为, 首先要求君子致力于勤谨修学,掌握经世救民的本领和能力。其次,儒家也很明确地告诉世 人,既不要过于追逐地位,又不要完全漠视地位,要抱遇机会不却位的中正立场。如《论语》 ② 中“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如孟子所指出的“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 。 2.凭藉能位,“修齐治平”。儒家认为,士人有了能力及与能力相称的地位,就不应把之当成 摆设品,而是要充分珍惜利用,“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努力地去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同时,儒者们并不漠视能力减缺、地位不显的弱势人群,而主张关注、体恤, ③ 如孔子弟子子张所言“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这就在刚直严正的“能”与“位” ①涂怀京著:《新中国中小学教师法规研究(1949—2000)——兼“能位教育”引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 年 12 月版,第219—225 页。 ②《孟子·腾文公下》 ③《论语·子张》 之后,辩证地联牵上了温情的“为”与“爱”了,是儒家学者贯串、人文“能位为爱”主张 的生动印证。 (二)墨家渊源。墨学著作《亲士第一》中说,“故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 父,不爱无益之子。是故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显示出墨家对“能”、“位” 及其关系极为鲜明、直截的立场。1.培养“兼相爱”“交相利”之能。墨家摒弃只顾损人利己 的“别士”,其教育目的是要培养“兼士”,即具有“兼相爱”、“交相利”精神,能“为身之 所恶以成人之所急”的君子。2.无能无为下其位。《墨子·尚贤上第八》有言:“以德就列, 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墨家对“能”、“位”、“为”的

文档评论(0)

cxmckat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