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第7课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word版含答案高考.docVIP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第7课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word版含答案高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7 李商隐诗二首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6分) A.西畔(pàn)    灵犀(xī)    嗟余(jiē) B.惘然(wǎng) 惆怅(chàng) 沁阳(qìn) C.春蚕(cán) 蜡炬(jù) 云鬓(bìn) D.夜吟(yǐn) 蓬山(péng) 殷勤(yīn) 解析 D项“吟”应读“yín”。 答案 D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6分) A.彩凤  西畔  苍海 B.腊灯  惘然  蝴蝶 C.凋谢  蜡炬  晓镜 D.转篷  殷勤  探看 解析 A项,苍—沧。B项,腊—蜡。D项,篷—蓬。 答案 C 3.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6分) A.走马兰台类转蓬     转蓬:随风飞转的蓬草。 B.昨夜星辰昨夜风 风:自然的风。 C.晓镜但愁云鬓改 但:徒然。 D.蜡炬成灰泪始干 始:才。 解析 B项风:双关,兼有自然之风与风情之义。 答案 B 4.名句填空。(8分) (1)天意怜幽草,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心有灵犀一点通。 (3)____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4)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答案 (1)人间重晚晴 (2)身无彩凤双飞翼 (3)春蚕到死丝方尽 (4)何当共剪西窗烛 阅读与鉴赏 5.阅读下面李商隐的两首诗,比较鉴赏。(8分) 微 雨 李商隐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细 雨 李商隐 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 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 (1)两首诗都是写雨,但作者捕捉意象的方法不同。前一首借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一首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细雨的风致写得灵活而新鲜。(4分) (2)前一首写微雨,先写________,重在写下雨的过程,写得十分细腻而贴切;后一首写细雨,作者运用了________,勾勒出细雨的姿态。(4分) 答案 (1)周围的有关事物和人的主观感受作多方面的陪衬、渲染来写微雨 正面描写 (2)微风 比喻和想象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2分)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1)本诗首句写出骆氏亭怎样的环境特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四两句突出了什么主旨?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写出骆氏亭清静寂寥的环境特点,既是客观的环境描写,又曲折地反映出诗人的情绪,为下文抒发思念之情埋下伏笔。 (2)突出了思念之情。采用了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这两句诗诗人把自己的思念之情融入眼前的景物之中,秋阴不散正是“思情脉脉不息”的形象写照,单调的雨打枯荷声,更增添了环境的寂寥和诗人无法排遣的思念。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14分) 画堂春 秦 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 ①捻(niǎn):持取,捻弄。 (1)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7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7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vde43ds5f3f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