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硕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的提供参考!!!
偏远的民族地区图书馆、博物馆等民族古籍收藏单位,其建立特藏库的条件还并不成熟。国
家有关部门可以考虑先在条件较好的单位发展试点,有步骤地在一些大的图书馆和博物馆建
立特藏库,待取得一定经验后再行推广。
参考文献
[1]何丽。少数民族古籍的收集与保存Ⅱ]。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1)
[2]胡京波.当前我国民族地区图书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Ⅲ.图书馆论坛,2002(5)
[M].辽宁民
[3]赵东.中国国家博物馆图书馆的民族古籍保护工作啪.民族图书馆学研究(三)
族出版社,2006(12)
作者简介
甘大明,汉族,中国民族图书馆,馆员。
论少数民族古籍研究及开发利用
牛娅芳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图书馆 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
[摘要]我国民族古籍种类繁多,卷帙浩繁。它们对于研究古代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及历史
变迁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民族古籍整理工作已经走上正轨,采用现代化的手段保护、开发
和利用少数民族古籍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民族古籍研究保护开发利用
1.少数民族古籍的基本研究情况
我国民族古籍卷帙浩繁,种类繁多,其内容涉及政治、哲学、法律、历史、宗教、军
事、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地理、天文历算、医药等诸多方面。民族古籍整理工作从20
世纪70年代末开始重视,80年代初走上正轨。1982年3月国务院召开了古籍整理出版规划
会议.提出并部署了收集、整理、出版民族古籍的任务。1984年7月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
出版规划小组成立,在国家民委成立了办事机构。目前,全国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130个州、地、盟相继建立民族古籍整理机构,在一些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建立了古籍研究
所。这几年,相继成立了蒙古、鄂伦春、达斡尔等民族古籍,彝族古籍,朝鲜族古籍,满族
古籍,锡伯族古籍,回族古籍,壮族古籍,藏族古籍等跨省区协作小组。自1984年以来。
据不完全统计,已抢救、收集民族古籍12万种(部、件、册),已整理ll万种(部、件、
册),出版古籍、书籍(不包括馆藏古籍)5000余种(部、件、册)。在收集、整理民族古籍
的过程中.我国的一些学者开始对民族古籍管理问题进行研究,涌现出了中国民族古文字
(1990
(1982年)、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1984年)、{: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古籍举要:》
(1997年)、
年)、 《民族古籍学》 (1994年)、《中国少数民族古籍论》 《民族古文献概览》
(2003年)等一大
(1997年)、《新中国民族古籍工作》(1999年)、《中国民族古籍集成》
批民族古籍论著。这些著作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丰富了中国民族古籍研究的内容,扩大了
民族古籍的研究领域,同时也为创建民族古籍管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2。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强对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开发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文献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内容丰富,记录了各族人民千百年来的生产
斗争和社会生活的历史,凝聚了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笔珍贵的
财富。要弘扬中华各民族优秀文化,促进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必须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
段,建设高水准的中国少数民族数字化资源,让民族文化信息在信息时代,在世界文化领域
中占有自己的位置。
民族古籍的保护措施一般有两种,一是延缓性保护,二是再生性保护。延缓性保护是指
在不改变原件载体的情况下,对残损的古籍文献进行修复、加固以及改善保存环境等延长原
件寿命的保护过程,对已经发黄变脆的民族古籍文献进行脱酸处理,延缓性保护古籍文献可
以延长民族古籍文献的使用寿命,是保存和保护民族古籍文献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但令人
遗憾的是这种方法只是延缓古籍文献的衰老速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古籍文献的永久性保
存问题,因此就需要有另一种保护措施,那就是古籍文献的再生性保护。随着科学技术的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三元食品面试题目及答案.doc VIP
- 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听力材料及标准答案).doc VIP
- 万里路测试题及答案.doc
- township梦想小镇攻略-价格-时间-配方表.xls VIP
- 35kV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强制性条文执行检查表.pdf VIP
- 2025年第三节 妊娠剧吐.pptx VIP
- 2025年第三季度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材料.docx VIP
- 医学课件-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中医科)人员配置和人才培养.pptx VIP
- TCRHA 089-2024 成人床旁心电监测护理规程.pdf VIP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课件.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