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硕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的提供参考!!!
∗
2009 年冬季乌鲁木齐大气中黑碳气溶胶观测研究
1, 2** 1, 2 1, 2 1, 2 3
刘新春 ,钟玉婷 ,何清 ,艾力·买买提明 ,郭志忠
(1.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02; 2.中国气象局树木年轮理化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新疆
树木年轮生态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830002; 3.乌鲁木齐气象卫星地面站,乌鲁木齐,830011 )
摘 要
利用乌鲁木齐大气成分观测站 2009 年 11 月-2010 年 2 月(2009 年冬季)黑碳气溶胶(BC )质量浓度观测资料,
同时结合该站观测的PM 数据以及国内外其它地区的BC 观测结果,分析了该地区黑碳气溶胶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3 -3
结果表明:1)BC 日平均浓度为12.442±5.407µg·m ,其变化范围为2.685~26.691µg·m 。BC 质量浓度与 API 指数的
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相关系数为 0.660 。2 )BC 浓度的日变化具有明显的双峰值特征,其峰值区主要出现在上午和夜
间,谷值区出现在凌晨和下午。逐日分布具有2~3 天到数天不等的急剧上升的变化,与天气过程活动周期基本吻合。
3 )周一至周四BC 平均浓度呈总体降低趋势,周五开始逐渐增加,总体的变化幅度不大,工作日和周末差别较小。4 )
BC 小时平均浓度出现频数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冬季本底浓度为 6.146µg·m-3 。5 )BC 与 PM10,PM2.5 ,PM1.0 日平均
浓度在 0.001 水平上均呈正相关,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 0.526, 0.538 和 0.548 ;BC 在 PM10,PM2.5 ,PM1.0 中分别约占
6.8%,8.2%和 9.2%,表明BC 是 PM 的重要组成部分。6 )乌鲁木齐城市冬季BC 气溶胶浓度高于国内外部分城市,
明显高于较为洁净的边远地区,远高于瓦里关本底站及南极观测的结果。
关键词: 黑碳气溶胶,变化特征,冬季,乌鲁木齐。
1 引言
黑碳气溶胶(BC )是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粒径一般在 0.01~1µm 之间,来源于任何
含碳物质的不完全燃烧。其主要来源可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两种,自然源排放如火山爆发、森林大
火等具有区域性和偶然性;而人为源排放,如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等
是长期和持续的,也成为大气中 BC 的主要来源。有研究证实BC 的直接辐射驱动因子超过了CH4 ,
对全球气候变暖贡献了 15%~30%[1] [2]
,成为全球大气系统中仅次于 CO2 的增温组分 。中国区域 BC
的排放量占到全球排放总量的 1/4,成为区域乃至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驱动因子[3] 。由于
BC 能降低能见度、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气候效应、改变平流层臭氧和光化学烟雾、参与全球生物地球
化学循环等,并能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 BC 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科学家的关注[4-6] 。
国外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出现了BC 的系统测量[7],到目前为止开展了包括南极、北极等地区的
广泛观测[7~10] 。国内有关BC 的工作开展较晚,20世纪90年代开始,BC 的观测实验在我国才逐步展开。
汤洁等[11] 1991年在我国临安大气本底污染监测站进行过短期的BC浓度观测;1992~1997年,王庚辰
等[12]在北京市北郊观测BC 的浓度;1992~1994年,汤洁等在青海西宁市西南方向约90 km海拔3810 m
的瓦里关山地区,进行本底地区大气BC浓度的观测,至今已得到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果[11] 。目前,
有关新疆气溶胶方面的研究很多[13-15],但有关BC 的研究较少,而BC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然
是重要污染物,尤其从每年的10月份开始至翌年的4月采暖期间BC浓度显著增高。因此,研究我国
西部BC浓度的变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