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亘星盟壅 Q :Q
Tangut Research
《孟子辨惑》的撰作流传与王若虚的解经学
口周春健
摘要:金人王若虚所撰 《孟子辨惑》一卷,是金代孟学史上的代表著作。全书计 14条,针对汉
宋诸儒的解 《孟》之语作出辨说,批判意识甚强,体现出王若虚作为纯粹 “金源学者”的独特学术
风貌。由 《孟子辨惑》可知王若虚的解经趣向为:(一)汉宋兼驳,汉宋兼采,超越汉宋;(二)以
意逆志,知人论世,追求经文本义;(三)传承汉唐经学,重视文字训诂与通经致用。元人陈天祥撰
《孟子辨疑》, l用 《孟子辨惑》二处,受到 了王若虚的直接影响。
关键词:王若虚; 《孟子辨惑》;金代;孟学史;经学
作者简介:周春健 (1973一),男,山东阳信人,中山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中山大学古典学中心
副主任,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四书学、诗经学、文献学。
基金项 目:本文系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 目 “中国孟学史”(11ZD083)前期成果。
王若虚 (1174—1243年),字从之,号慵夫,晚年 自号 “滹南遗老”,真定藁城 (今河北藁
城市)人。金代儒生,入元不仕,“笃志经学,尤长于经义,南北师尊之,以为法”_1_卷上,今有
《滹南遗老集》传世。 《金史 ·文艺传下》有其本传。
王若虚学兼四部,淹贯博通,四库馆臣誉之为: “金元之间学有根柢者,实无人出若虚
右。”l2l卷一六 H经学方面的著述有 《五经辨惑》二卷、 《论语辨惑》五卷、《孟子辨惑》一卷等。
《孟子辨惑》篇幅不大,计 14条,是王氏针对汉宋诸儒解 《孟》之语作出的辨说,批判意识甚
强,体现出王若虚作为纯粹 “金源学者”独具的学术风貌 。
一 、 《孟子辨惑》的撰作与流传
1.《孟子辨惑》撰作年代辨说
《孟子辨惑》前无序、后无跋,具体撰作年代无法详考。与之面 目相近的 《论语辨惑》虽有
“序”及 “总论”( 《滹南遗老集》卷三),但因未注明时间亦无由详定其年代。
舒大刚先生 《王若虚年谱》于 “天翼元年壬辰 (1232年),五十九岁”下列条 目云:“若虚
《滹南遗老集》诸 《辩》当作成于此时。赵秉文曾夸赞若虚经学。” 五 ”盖以若虚 《论语辨
一 12 —
惑》、 《孟子辨惑》、 《史记辨惑》、 《文辨》诸说皆作成于此时。如此,则 《孟子辨惑》亦当作成
于 1232年或之前 。
王庆生先生 《王若虚年谱》则认为若虚 “著 《论语辨惑》”发生于 “兴定五年 (1221年,
辛巳),四十八岁”,并于同年 “撰 《道学发源后序》”[上 ∞。此说值得怀疑。
首先,《论语辨惑》与 《孟子辨惑》虽然无法确考其具体撰作年代,但可推断二者大概属于
同一时期的作品,理由是二篇的学术主旨十分相近,均是对汉儒尤其是宋儒解说 《论》 《孟》的
失当之处提出批评。譬如其 《论语辨惑序》即云:
解 《论语》者,不知其几家,义略备矣。然旧说 多失之不及,而新说每伤于太过。……尝
谓宋儒之议论不为无功,而亦不能无罪焉。……至于消息过深,揄扬过侈,以为句句必涵养气
象,而事事皆关造化,将 以尊圣人而不免反 累,名为排异端而实流于其中,亦岂为无罪也哉 !
至于谢显道、张子韶之徒,迂谈浮夸,往往令人发笑。噫,其甚矣!_5]卷乏三
在这些宋儒中,包括苏东坡,包括谢 良佐,包括张九成,也包括朱熹。而其 《孟子辨惑》
中所批判的对象,亦有苏轼、张九成、朱熹、吕祖谦等。
其次, 《道学发源后序》的学术主旨与 《论语辨惑》、 《孟子辨惑》则相去较远,可以证明
二者并非作于同一时期,同时表明若虚对待宋儒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需要说明, 《道学
发源后序》是王若虚为 《道学发源》所作之序,而 《道学发源》一书乃是金代尚书省诸生傅起
等人,在通过某种途径获得宋儒张九成的经解著作后,对张说再作的疏解。纂成后请名流赵秉
文作 《道学发源引》、王若虚作 《道学发源后序》,后加以刊布流传。而刚刚获得张九成的经解
著作,当发生在南宋理学金地北上的初期,时间不会太靠后。魏崇武先生认为: “《道学发源》
的刊刻时间,当在 1197年至 1232年之间,因为,王若虚承安二年 (1197年)中进士,赵秉文
卒于天兴元年 (1232年)。”_6J3若虚撰作 《道学发源后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