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浣溪沙》看晏殊令词的感伤情绪.pdfVIP

从《浣溪沙》看晏殊令词的感伤情绪.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l ■_ 从 《浣溪沙》看晏殊令词的感伤情绪 。徐 猛 陈 蕾 黑【龙江科技大学, 哈尔滨 150022】 0杨海英唾『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哈尔滨 150301】 一一辨一 词嘴的环作 一 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 — 晏殊 浣《溪沙》 把酒持杯,庭园听曲,花落燕来,香径徘徊。抒伤感惆怅之情,显宇宙 自然之理,不是先有情而后生理,也不是先 因理而后生情,更不是因自身感念而刻意赋予外物主观情绪,却是词人心态、思维的理性触点与当时、当地、当事所 处之实境产生的某种共鸣},而这种理0 念感受在此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发生,连作者本人也无法说得清楚。新词与旧 台,去年与今昔,西下与东升,花落与花开,燕来与燕往,此消彼长,生生相息;闲适与感伤,无奈与惋惜,困惑与彷 穗 徨,亲疏冷暖,苦乐 自知。这 自然之理、人生之理融为一体,明了也好,疑惑也罢,都变成了词人心头无法抹去的些许 惆怅。这首小令词,以浅 白圆转的语言、意蕴深广的虚涵,不仅展现了人生哲理的启迪,也体现出宋代文人随着辉煌 灿烂的大唐文明的消逝,在继承与反思中开启了宋代文化的崭新天地。这其中,晏殊无愧为典型的杰出领袖,这首 浣《溪沙》也是代表之一。 一 、 由来——情志生平删 纵观晏殊一生,自幼孤苦力学,聪慧过人,七岁能文,以神童著称乡里。十四岁时,张知白安抚江南闻其事,“以 神童荐之。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 ,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①,从此荣登仕途,真宗天 禧四年,置十岁的晏殊便已官拜翰林学士,深得皇帝宠信。仁宗朝又当过兵部侍郎、资政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 、知 礼部贡举 、参知政事、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等,位及人臣。 晏殊一生久居要职,却没有足以彪炳史册的突出建树,未能像寇准、范仲淹等人那样有着显赫的政绩,但他热 心于教育事业,而且能够知人善用、扶掖后进,在为国蓄才方面有其突出的贡献。晏殊在天圣五年罢枢密副使,以刑 部侍郎知宋州时,把原本由私人出资兴办的应天府书院改为府学,并聘范仲淹掌教,晏殊的这一举动,为从地方到 中央的大兴官学导夫先路,欧阳修称:“自五代以来,天下学废,兴自公始。”宋《史》本传说他 “善知人”,在位期间,他 提拔和培养了一批在政坛,特别是在文坛皆有建树的人才,薛砺若赞 日:“在政治上建树,虽无显著功绩,而能汲引 贤俊,以成为北宋升平之治,其功亦甚伟。”例如比他小十六岁的欧阳修,就是他任翰林侍读学士知贡举时在礼部试 中以第一名被录取的,此后在仕途上,晏殊对欧阳修一直提携有加。此外,范仲淹、韩琦、富弼、杨察等人也出自他门 下,王安石、宋祁、张先等也受过他的提拔。 这样的生平与磨砺,却不尚奢华,有着持身节俭的品格。据南宋叶梦得 避《暑录话》记载:“晏元献公虽早富贵,而 奉养极约。惟喜宾客,未尝一 日不燕饮,而盘馔皆不预办,客至旋营之。顷见苏丞相子容(颂)尝在公幕府,见每有佳客 必留,但人设一空案一杯。既命酒,果实蔬茹渐至,亦必以歌乐相佐,谈笑杂出。数行之后,案上已粲然矣。稍阑即罢, 遣歌乐 日:汝‘曹呈艺已遍,吾当呈艺。’乃具笔札,相与赋诗,率以为常。前辈风流,未之有比也。”虽然过着富贵闲雅 的生活,但也是一位敏感多情之人,对生命、对世事有着 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彰显出雍容儒雅的个性风采。对待人生, 他不求 “奢华”,重在体味,在圆满与不如意中思索着人生的价值和对生命的感悟,而且不拘泥于思索感悟过后所留下 的那些苦恼与惆怅,常常是以圆融通达的态度将之化解,这样的个性与意趣,特别是作为位高权贵的一朝宰相,是少 有所见的,更应为之欣喜与赞叹,而这种 犹“有所思”的诗人气质更鲜明地体现在其创作

文档评论(0)

追云少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