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项目名称: 若干功能体系的定向设计与构筑 于吉红 吉林大学 2011.1至2015.8 教育部 中国科学院
五年预期目标:
I.揭示功能体定向设计与构筑的一些基本规律和原理:
(1)分子在表界面的自组装规律和基本原理
(2)表界面结构与电子性质的构效基本规律
(3)多孔结构选择性构筑及合成反应规律
(4)金属价态、基元构型、边臂协助的功能作用规律
(5)共价键选择性构建规律
II.发展功能体系定向设计与构筑的一些新理论、新方法、新路线:
(1)功能分子表界面有序结构调控的新方法
(2)光电与催化功能体系化学调控的新方法
(3)特定孔道结构设计与定向构筑的理论方法
(4)高选择性构建共价键的理论和新方法
III.构筑一些新型功能材料:
(1)基于微纳多级有序结构光电极和新型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的太阳能电池和光电传感功能材料
(2)性能优良的光电磁功能配合物材料
(3)性能优良的生物质转化催化剂
(4)具有高效催化与吸附分离功能的多孔材料
(5)具有高效催化功能的金属有机化合物材料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形成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研究群体和基地,培养一批高层次研究人才,其中包括5-10 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或长江特聘教授,取得诸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志性研究成果,发表影响因子3.0 以上的SCI 检索论文300 篇左右。
三、研究方案
学术思路:
本项目以“分子工程学”为指导思想,以若干功能体系为研究对象,探索分子自组装、表界面及能级结构的调控,多孔空间结构的设计构筑与合成规律,金属价态、基元构型、边臂协助的作用机制,化学键的可控断裂与形成等关键科学问题,揭示相关规律和原理,进一步发展功能体系定向设计与构筑的新理论、新方法、新路线,为促进化学以及信息、环境、能源、材料、农业和生命等领域的迅速发展提供相关科学基础。
技术途径:
发挥我们在单分子表面自组装研究方面的经验积累和研究特长,通过研究分子基底相互作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对于表面自组装过程的影响,建立发展利用表面自组装过程实现分子纳米结构定向构筑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构筑功能分子的图案化纳米结构,并研究图案化分子聚集体的新奇物理化学性质。利用分子和纳米层次的表界面表征技术,研究功能体系中表界面物理化学过程,探索功能调控的化学基础,为设计、构筑具有新颖结构和更高性能的分子基功能体系提供基础技术支持和理论思路。
利用我们在催化及光电功能体系研制与利用高真空、低温STM 研究表界面结构与电子性质方面的优势,系统开展相关功能体系的设计、定向合成与组装研究,研究表界面结构、能级结构及局域电子态密度对分子选择性活化与能量转化过程的影响规律;利用金属及多金属胶体簇、微纳结构半导体及表面功能化碳材料,发展生物质催化转化和燃料电池催化剂;研制新型微纳多级有序结构光电极和有机光电功能材料,以此为基础发展性能优良的新型太阳能电池等光电功能体系。
在多孔催化与吸附分离体系的研究中,以我们在国际上率先建立的多孔材料合成反应数据库和结构数据库为基础,将实验合成与理论模拟相结合,开展功能导向的多孔材料结构设计与定向合成的理论研究;利用各种先进的原位表征技术(如SAXS、HRTEM、UV-Raman、NMR 等)揭示多孔功能材料晶化过程中选择性构筑及形成机制;建立功能-结构-合成之间的关系与规律;在此基础上,实现多孔功能体系的功能调控,设计构筑一批具有优异催化与吸附分离性质的多孔功能材料。
在创建光电功能配合物体系方面,基于分子工程学思想,针对功能的需求,利用量子计算化学和分子力学等方法设计合适的无机(金属)和有机(配体)构筑单元,探索基块间识别与自组装规律,构筑具有特定光电功能的零维分子或团簇、一维链、二维层、三维骨架以及类四级结构配合物。根据能量最小原则,充分利用基块的结构构型、基块之间的共价、配位、氢键以及弱的范德华作用,调制基块间电子传递、能量转移和自旋转换等作用,认识调制体系物理化学光电功能的微观机理,改进和发展实现配合物功能体系分子设计的施工方法。
在创建活性金属有机化合物催化功能体系中,针对本方向的关键科学问题,将应用金属有机化学中相关概念和原理,如软硬酸碱性匹配原理、抓氢作用、金属阳离子-π 体系弱相互作用、金属d 轨道与π 体系共轭离域稳定化作用、次级配位环境调节等,设计合成具有特定金属构型、低氧化态以及拥有多活性位点的金属有机化合物体系,如低氧化态卡宾-3d 金属化合物、低配位碳二宾-铁系金属化合物、官能团化的金属杂环化合物、丁二烯基双金属化合物、硼杂苯-稀土化合物等,通过各种谱学手段了解其几何及电子结构,探索这些活性金属有机化合物对各类化学键的反应机制,调控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活性及选择性,发展从活性金属有机化合物出发的有机功能分子及聚合物材料合成新方法。
在共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科技进步是民营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pdf
- 颗粒外排与FasFas配体途径在人yδT细胞的肿瘤细胞毒活性中的作用.pdf
- 孔英梅化学药品药学研究的技术要求及.ppt
- 关于废旧物垃圾的处理及回收.doc
- 苦荞粉蛋白质的分级制备及理化性质.pdf
- 快速检测产单核李斯特菌免疫胶体金层析法的研究.pdf
- 矿业权评估的实物期权方法研究初探.pdf
- 辣椒中微量锰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_植物中微量元素分析之二_王敔清.pdf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脂水平异常的临床意义.pdf
- 利率理论与利率风险管理课件4.ppt
- 湖南省103个水稻品种的抗瘟基因型鉴定.pdf
- 灰树花海藻糖合成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pdf
- 基于MATLAB的间接测量数据处理.pdf
- 2008年中国民俗民间文化遗产发展现状分析报告.doc
- 急性脑出血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和丙二醛含量的相关性研究.pdf
- 2010、2011级、2012级全日制硕士、同等学历硕士研究生答.doc
- 2011-2012版中国TDI市场调查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doc
- 2011创新方案高考数学复习精编(人教新课标)--10.2统计图表数据的数字特征:用样本估计总体质量检测.doc
- 假单胞菌反式氯双烯内酯异构酶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木.pdf
- 尖锐湿疣组织中环氧合酶-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意义.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