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课件:汉语学习与应用《在语境中理解词的具体义》.pptVIP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课件:汉语学习与应用《在语境中理解词的具体义》.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完美WORD文档DOC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值得下载!

分析:“美轮美奂”出自《礼记·檀弓下》,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在句中使用时,由于望文生义,误解成了美好之意。 许多熟语都有一定的典故来历,或出于古代寓言,或出于历史故事,或出于古代诗文,都有着特定的含义。还有的熟语在现代大都使用其引申义或比喻义,但偶尔还会使用其本义,故当它们的运用回到其本义时,我们不能视其为错。 分析:“秦晋之好”泛指两姓联姻,而非泛指友好关系。 2.不明语源,不知本义 分析:此句中的“粉墨登场”用的就是本义。“粉墨登场”出自藏懋循《元曲选后序》:“而关汉卿辈至躬践排场,而傅粉墨。”“粉、墨”,搽脸和画眉的化妆品。原指演员化装上台演戏,但现在一般多用于贬义,比喻坏人乔装打扮登上了政治舞台。 熟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不同的熟语常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并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而变化,我们在使用时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失误。 分析:“趋之若鹜”指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是个贬义词,用于此处色彩不当。 3.色彩不分,褒贬失当 有些熟语词义有所侧重,适用的对象也就不同。如果对这些熟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缺乏了解,就会使陈述与被陈述对象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分析:“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不能指金玉之类,对象不当。 4.对象不当,张冠李戴 某些从古代沿用下来的熟语已烙下了古代文化的印记,有的用于自称(谦称),有的则用于称呼对方(敬称),如将其混淆,就可能造成误用。 分析:“鼎力相助”为敬辞,用于请求或感谢别人帮助,不能用于形容自己帮助别人。敬辞谦用不当。 5.角度不当,谦敬错位 有的熟语适用范围有大小,词义有轻重,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范围大小或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重词轻用或轻词重用等弊病。 分析:“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事故,特指人的死亡,词义很重,例句中,用在“考生”身上是犯了“重词轻用”的错误。 6.范围不清,轻重失当 熟语由于自身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会不同。如果对句子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搭配不当、功能混乱。 分析:例句中“出奇制胜”可作谓语,但其后不能带宾语,用在此处显然错误。 7.功能混乱,搭配不当 熟语一般都比较简练,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之效。但如果不注意有些成语和句中的其他词语的语意作相同或相近的比照,就容易造成成语隐含义与句子语意的重复。 分析:例句中“自惭形秽”指因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成语里已隐含有“感到”之意,故该句在语意上显得重复赘余。 8.画蛇添足,前后重复 不合逻辑是指所使用的成语与整个句子的意思不符甚至矛盾。有时从意义上乍一看,似乎没有错误,但从逻辑角度考虑则可能于事理不通。 分析:“心有余悸”指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还感到害怕。“虽然过去了”与“受贿之初”相矛盾。 类似的还有“曾几何时将大展宏图”“问题未发现前就应防微杜渐”“长此以往就出现了成绩下滑”等。 9.不合逻辑,事理不通 有些成语使用时有着特定的语言环境,如果使用不当,就会与所在的语境不协调。 分析:“安步当车”意思是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而句中描述的是抗洪抢险时的情景,情况紧急又遇上“暴雨如注”,该成语与所在的语境很不协调,是不恰当的。 10.不合语境,整体不协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唐·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漫漫古典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的意思;桂用“皎洁”来形容,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兰、桂两句分写之后,用“欣欣此生意”一句一统,不论葳蕤也好,皎洁也好,都表现出欣欣向荣的生命活力。第四句“自尔为佳节”又由统而分,说明兰、桂都各自在适当的季节而显示它们或葳蕤或皎洁的生命特点,还表明了兰、桂各自荣而不媚,不求人知的品质。 第五句却用“谁知”突然一转,引出那些引兰、桂风致为同调的隐逸之上。林栖者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香,因而发生了爱慕之情。诗从无人到有人,是一个突转,诗情也因之而起波澜。最后二句,“何求”又作一转折。林栖者闻风相悦,然而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诗人以此来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份,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利达。 数字,似乎是枯燥的,然而在汉语的熟语中,数字却极富有表现力。人们可以借数字来具体、形象、生动地描绘一些事物,甚至有时,没有其他的说法比用数字表现得更好的了。熟语带数字的一些说法都很简洁、生动、形象,如果不用这些数字而换一种说法,很可能会逊色不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pxuang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