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明清( 前期) 浙江海防战略地位的演变
p
: ,
, , ( )
。
: ; ;
: E29 1 : A : 1009 - 34 51( 2009) 0 3- 0 116- 06
: ,
从战略的高度探讨浙江在明清( 前期) 海防地位的演变过程, 是正确认识其海防建
与海防作战价值的重要前提。鉴于以往学术界较为关注具体的海防作战和海防建 过
程, 对浙江海防战略地位的演变论述不多, 本文仅就此作一述评。
一般而言, 局部地区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地位, 主要取决于其战略价值, 特别是其地
缘战略价值。而决定这种战略价值的主要因素则有地理因素、地缘因素和战略格局等。
前二者通常具有长期、稳定的影响, 战略格局则会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发生或大或小的变
化。本文主要通过对上述诸因素( 特别是最活跃的战略格局因素) 的分析, 来说明明清( 前
期) 浙江海防战略地位的演变过程。
、
浙江在明朝初年的海防战略地位, 既决定于其在中国沿海地区的地理、地缘位置, 也
与明王朝对当时战略环境和国防威胁的判断有关。
从地理位置上看, 浙江早在唐宋时代就是海外贸易十分发达的地区, 而这与当地丝绸
业的兴盛与丝绸产品大量外销有着直接的关系。明代新兴的棉纺织业的出现, 曾影响到
中国许多地区的丝织业, 却惟独没有影响到丝绸的传统产区, 包括浙江在内的中国江南及
东南沿海地区的丝绸生产反而呈蒸蒸日上之势。明人郭子章曾说过: / 今天下蚕事疏阔,
东南之机。三吴越闽最伙, 取给于湖茧。0[ 1] 当时, 除了明朝廷在浙江杭州、绍兴、严州、金
华、衢州、台州、温州、宁波、嘉兴和湖州等城市 立了较多的官营丝织作坊外, 还有许多从
农家副业中分离出来, 从事专门丝绸经营的机户。比如杭州忠清里、相安里一带皆是织绫
锦为业的机户、机工, 在杭州城东也是机杼之声比邻相闻。在杭州周边还出现了众多以丝
织业闻名的小城镇, 像嘉兴、湖州地区的濮院镇、王店镇、王江泾镇、石门镇、南浔镇, 均靠
丝织业而兴旺起来。濮院镇在宋代还是个草市, 靠丝织而日生万金, 四方商贾云集; 王江
# 116 #
56 2009 3
泾镇靠丝缟之利而成为秀水县四镇之首; 南浔的七里丝尤为著名。支撑浙江丝绸经济发
展的, 有中国国内的消费需要, 也有海外贸易的需求。明初, / 海外诸国入贡, 许载方物与
中国贸易0 。明朝政府为此专门在太仓黄渡( 今江苏太仓浏河镇) 置了市舶司, 置提举
官, / 所以通夷情, 抑奸商, 俾法禁有所施, 因以消其衅隙也0[ 2] 。不久, 又 立宁波、泉州、
广州3 个市舶司。由于宁波自唐宋以来就是交通东洋的传统重要口岸, 而且距日本诸岛
较近( 唐宋时期一度兴盛的北方口岸登州因航道的问题久已衰落) , 明政府甚至具体规定
宁波为与日本进行海外贸易的专用港口。
从当时的战略格局环境看, 明政府观察浙江海防战略地位时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
既有对明立国前盘踞浙江的方国珍部残余势力的防范, 也有日渐显露的倭寇威胁问题。
早在元末朱元璋聚众起兵, 江南地区群雄割据的时代, 其在浙江的对手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占据了南至杭州、绍兴, 北达山东济宁, 西至汝、颍、濠、泗诸州, 东到大海的广阔土
地, 拥兵数十万, 自称吴王的张士诚。元至正十七年( 1357 年) , 张士诚放弃了反元斗争,
投降元朝, 被授以太尉官职, 领兵进攻刘福通、韩林儿等红巾军队伍, 又企图袭击朱元璋的
后方重地。所以, 朱元璋将张士诚政权作为自己必欲消灭的重要目标。元至正二十五年
( 1365 年) , 朱元璋在做了两年的精心准备之后, 挥师东进推翻吴政权。先是攻打张氏在
江北的战略重镇泰州, 继而在江阴击败张氏水军, 打开了通往浙西的门户。随后, 他又包
围并迫使固守湖州的张天骐部开城投降, 令慑于朱军声威的杭州、绍兴、嘉兴诸城望风而
降, 最终用火铳与冷兵器相结合的战法, 攻破张士诚的最后巢穴平江城( 今江苏苏州) , 灭
亡吴国政权。另一个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