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与离愁——一种文化现象的解读.pdfVIP

杨柳与离愁——一种文化现象的解读.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柳与离愁——一种文化现象的解读.pdf

i百家纵横j.-心【 声】 杨柳与离愁 — — 一 种文化现象的解读 ●周美娜 摘 要 :在 中国古代诗词作品中,杨柳意象被频繁地用来表 情。”情景说的集大成者清代王国维曾将意境分为两类 :“有有我之 达离愁的丈化现象旱已被人注意到,而本文在概述这一文化现象 境 ,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 的历史流变基础上,从情帚关系角度论述这一文化现象所创造的 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他所谓 “有我之境”, 独特审美意境 是指那种感情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所谓 “无我之境”, 关键词:意象;情案交融:意境 并不是作者不在意境画面中出现,而是那种感情比较含蓄。不动声 色的意境画面。以上充分说明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一种方式,杨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 柳这种特定的景物和离愁情感的交融与其他杨柳意象比较起来必 风似剪刀。”(贺知章 《咏柳》)这四句诗生动简洁地概括了柳树的形 然产生独特的审美意境 ,同时只有那些 景“中生情,情中含景”的作 象.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柳树的喜爱之情。在南方柳树又名杨柳。据 品才更具审美韵味。例如,柳永的 《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 论在公元605年 ,隋炀帝杨广下令开挖通济渠 ,在大堤两岸栽种 岸晓风残月。”夹岸杨柳,参差浮动于凄凉晨风之中,天涯孤客,黯 柳树,还御笔亲书把 自己的姓赐给了柳,便有了 “杨柳”的雅号。自 然独守于天际残月之下。此句被称为 “千古俊句”。以“杨柳岸”“晓 古及今,杨柳似乎是最通感情的植物 ,不断出现在多情伤感诗人的 风”“残月”三种意象的复合写离愁别绪 ,词家无出其右者。 “杨柳” 作品之中。杨柳意象也是多种多样 ,唯杨柳与离愁现象是最具审美 是寄予离别特定内涵的意象,习习晓风,熹微残月,映衬出漂泊无 意义和深层心理内涵的现象。 依的旅客 。绵绵不尽的愁思。宦游的士子.迁谪的官员,羁旅的商 一 、 杨柳意象的历史流变 人,去国思乡,愁肠 自结 ,都可能遭际此句设置的生活情景 ,引发恋 杨柳意象最早出现在中国诗歌的源头 《诗经》中的 《小雅 ·鹿呜 国思乡的感情。此情此景令人回味无穷。古往今来的读者 ,谁人能 之什 ·采薇》和 《小雅 ·桑扈之什 ·菀柳》两篇中。《采薇》中有 “昔我往 说清其中情韵。另一首王维的 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写景:“渭城 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 ,载渴载饥。我心伤 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后两句抒情:“劝君更进一杯酒,西 悲,莫知我哀!”的句子,表达了一位征人回想自己当初走上征途 出阳关无故人。”景由情生,情由景生,达到了一种情景并茂的艺术 时,杨柳依依随风舞的情景。这里杨柳意象的出现还不能明确地说 效果。又如宋词人廖世美 《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塞鸿难 是为了表达离愁,但诗中最后一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说明了这 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绪。”抒情写景浑然一体 ,自然天成 ,令人回 里第一次把杨柳意象和一种悲哀情绪联系在一起,从而表达了作 味。边塞大雁一去无音讯 ,只见那岸边垂柳无穷无尽,惹动我离愁 品中人物的一种满怀悲愁哀怨的情感。为后代文学作品中出现的 如柳絮乱纷纷。空际的天空。只有抒情主人公独 自被烦乱焦躁的离 杨柳与离愁的文化现象奠定了基础。而 《诗经》中另外一首 《苑柳》 愁别绪包围,眼前只有无穷尽的杨柳。丝丝舞动反而更增加他的孤 中有 “有菀柳者,不尚息焉。上帝甚蹈无 自匿焉。俾予靖之,后予极 独,哀愁,读之让人断肠。此句可与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 焉”包含杨柳意象的句子,但这首作品所要表达的具体感情不得而 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相媲美。又如贺铸 知,暂不作分析。 的 《感皇恩》“细风吹柳絮,

文档评论(0)

我是小泥巴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