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2 卷 1 期 生 物 工 程 学 报 Vol . 22 No . 1
2006 年 1 月 Chinese J ournal of B iotechnology J anuary 2006
尺寸均一的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其作为胰岛素控释载体的研究
Preparation of Unif orm- sized Chitosan Microspheres and
Application as Carriers f or Protein Drugs
1 , 2 2 1 2
古永红 ,王连艳 ,谭天伟 ,马光辉
GU Yong- Hong1 , 2 , WAN G Lian- Yan2 , TAN Tian-Wei1 and MA Guang- Hui2
1 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北京 100029
2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0
1 School of L fi 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Beij 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 Beij ing 100029 , China
2 State Key L aboratory of B iochemical Engineering , Institute of Process Engineering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Beij ing 100080 , China
摘 要 采用新型微孔膜乳化技术制备了载胰岛素的壳聚糖微球 。研究表明 ,要制备粒径均一的壳聚糖微球 ,必须将亲水性
膜修饰成疏水性 ;制得的微球粒径和所采用的膜孔径之间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 ,使得微球粒径可控 ; 以胰岛素为模型药物 ,主
要考察了交联剂用量和交联时间对微球表面形态 、药物包埋率和微球体外释药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氨基与醛基的摩尔
比为 1 ∶07 、交联时间为 1h 时 ,所得载药微球的包埋率最高 ,随着戊二醛用量的增加和交联时间的延长 ,药物体外释放速率减
慢 。
关键词 壳聚糖微球 ,尺寸均一 ,控制释放 ,膜乳化 ,胰岛素
( )
中图分类号 R9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06
Abstract Chitosan microsphere has been wildly researched in controlled release of protein and peptide drug because of its
excellent mucoadhesive and permeation enhancing effect across the biological surfaces. The control of the size and size
distribution of microspheres is necessary in order to improve reproducibility , bioavailability , and repeatable release behavior . In
this work , uniform- sized chitosan microspheres containing insulin were prepared by a novel membrane emulsification technique
combined with glutaraldehyde crossli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