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周学:感受现代城乡建设的典范德国游学所感所思.pdfVIP

刘周学:感受现代城乡建设的典范德国游学所感所思.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授点评:刘周学同学认为:德国政治家、专家、工程师、企业家对城市、建筑、企业的 详细周密系统的规划是德国社会稳定、发展和谐、企业持续进步的源泉之一。我很同意这 个观点。没有政府和社会精英周密科学的详细规划,一个国家发展势必盲目,必然遇到多 重挑战,社会矛盾也会层出不穷。“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德国人的格局、视野、全局 观、对世界发展趋势的敏感度为德国的持续发展奠定了根基,给中国社会带来了重大启示。 刘周学:感受现代城乡建设的典范 ——德国游学所感所思 从黄海之滨的青岛,来到位于欧洲中部的德国,一周的时间,游览了慕尼黑、斯图加特、 法兰克福等几个城市,脚步虽然匆匆,但对德国城乡建设的高质量、高水平却留下了难以磨 灭的印象,有这样几点感受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一、对规划的重视奠定了德国城市建设的良好基础。 人们常说,规划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灵魂。这几年,随着由规划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国人对这句话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而对于德国人来讲,规划理念早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 阶层内心当中,出于对法规体系建设的重视和熟练运用,德国成为世界上最早进行空时规划 的国家之一,1868 年巴登公国率先制定了城市道路管理和住宅建设法规,有关空时规划的 法律最早可以追溯到 1900年的《萨克森建筑法》,20世纪 70年代,德国各州都颁布了相应 的空间规划法。我国的城市规划法在 1990年颁布,城乡规划法则是在 2008年颁布。 按规划层次,德国的规划体系分为联邦政府规划、州政府规划、专区规划和地方规划。 一般来说,每个城市均有一套土地利用规划(明确土地使用性质)和城市建筑规划,详尽规 定土地使用、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筑、生态保护等要求。需要重点改造的地区必须编制经 每个公民反复参与,议会最终审定的修建性规划。有的城市为了保证其城市风貌,城市规划 明确到每座房子的屋顶坡度、瓦的颜色、式样、外墙砌筑方式和颜色。有的重点街道连门前 的树木、花草均作了细致的安排。正是因为上位规划的有效指导和地方规划的细致周密,再 加公众的广泛参与,才使得德国城市既风格和谐,又各具特色。 德国是一个城乡差距很小的国家,甚至让人感觉不存在城乡差距。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 体现在很多细节中间。德国 3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多是山区丘陵,养育着 8千万人口, 人口密度和我国的中部省份差不多。德国的城市道路都不宽阔,大多在八米左右,也没有高 架桥,但是建筑、广场、道路、汽车、行人之间比例和尺度掌握的很好,甚至红绿灯都很少, 让人感到交通井井有条,个人有着大量的公共空间。 走在慕尼黑街头,绿树成荫,交通顺畅,远处的阿尔匹斯山风景秀丽,道路两旁都是造 型质朴的多层建筑,漫步其间非常舒服,丝毫没有大城市摩天大楼带来的那种压抑感。据说 当地曾经立法禁止建设高度在 100米以上的建筑,原因就是因为当地人不喜欢超高层建筑所 带来的压迫感。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的很难想象慕尼黑这样一座世界知名的城市在建筑高 度上竟是如此的“低调”。 二、质量过硬,建筑历久弥新。 德国制造已经成为制造业的尖端品牌,在斯图加特,我们再次看到了德国制造的典范 ——奔驰汽车。据说奔驰发动机有种 3个 30万的制造理念,就是平均 30万公里大修一次, 大修后还能跑 30 万公里,跑完 60 万公里后,换上一部新的发动机还能再跑 30 万公里。在 建筑方面,最能够见证德国制造杰出质量的就是天鹅堡、圣玛利亚大教堂等这些历经几百年 而弥新的经典建筑。 1898年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后,要在远东建设它的样板殖民地,从 1901年开始,在青 岛率先引入城市规划的概念,实行华欧分区,商住分区,建设了下水管道等市政设施。由于 规划思路的超前和建筑质量的可靠,这些建筑和市政设施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西部老城区的 城市布局也仍然保留着 100 多年前的规划设计。这对平均寿命只有 30 年的中国当代建筑来 说,无疑具备巨大的借鉴意义。 经过二战炮火之后,德国的古建筑数量已不算多,而在青岛还比比皆是,很多党政机关、 企事业单位的办公楼就是德式老建筑,那里面的水电暖设施都已更换,但建筑本身,包括门 窗、地板、地砖、瓦片还都是 100年前的作品,至今坚固如斯,令人惊叹。 三、市政设施建设着眼长远,大大减少社会资源浪费。 提起国内的“马路拉链”,让人既惋惜又痛恨。国外

文档评论(0)

天马行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