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白云凹陷渗漏型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证据.pdfVIP

南海北部白云凹陷渗漏型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证据.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海北部白云凹陷渗漏型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证据.pdf

热 带 海 洋 学 报 V01.28,No.3 第 28卷 第 3期 M av ,2009 2009年 5月 JOURNAIOFTROPICAL OCEANOGRAPHY 南海北部 白云凹陷渗漏型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证据* (1.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3。l{ 2.中国科学院广卅天然气水合物研究 中心,广东 广州 510640) New geophysicalevidenceforgashydratesinBaiyunSag inthenorthernmarginoftheSouthChinaSea (1.K La6.。fM口rg nzSP。Geoz。gY,SouthChi&SenInstit“抬。fOceanol。gY,CAS,Guangh。“510301, 2.GMa gzhoHCen£erforGasHydrat8Research,CAS,GuangzhoH510640,Chin) 根据水合物的聚集方式,海底水合物可 以分 富,海底浅层穿透 50--100m,海底反射强度变化 为以似海底反射 (BSR)为标志的扩散型水合物和 平缓 ,显示 了比较均一的沉积底质和微弱的海底水 无BSR的渗漏型水合物 。渗漏 型水合物与海底断 动力条件 ;在 中陆坡 区,水深 600--1200m,海底 裂、裂缝相伴。2008年,中国科学院广州水合物 滑坡严重 ,海底冲蚀强烈 ,地形崎岖,反射强度变 研究中心以渗漏型水合物成藏理论为指导 ,在中国 化很大,表明海底基础不稳,底质不均匀,海底水 科学院创新课题和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广东联合基金 动力强。中陆坡泥底辟活动形成了一系列高度不等 的支持下,在南海北部 白云 凹陷进行了海上调查 , 的隆起 ,其走向尚不 明确,在 NNE—SSW 测线上 采集了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剖面数据 ,通过数据分 与缓坡间相对高差 200--400m。 析,发现了渗漏型水合物存在的地球物理证据 。 泥底辟活动的中陆坡区显示了水合物存在 的明 南海 已发现大量扩散型天然气水合物发育的 显特征 :1)浅地层记录中从海底进入水体的舌状 BSR证据 ,并且通过海底照相和钻探 获得 了水合 和烟状 回波宽约 100m,高约 50m,显示海底天然 物存在的确凿证据。从理论上分析,渗漏型水合物 气正在泄露、逸散。2)在泥底辟形成的隆起带上 , 沿断裂带在海底富集 ,品位更高,更易于勘探和开 浅层剖面记录的海底反射 明显加强,出现 “长尾” 采,但在南海对此类型水合物观测发现还较少。 绕射 ,而海底以下的沉积反射非常微弱 ,地震穿透 白云凹陷位于南海北部珠江 口盆地南部的陆坡 不足 10m。从泥底辟形成的隆起带向两翼的缓坡带 上 ,水深从 200m增加 到 3000m,沉积 巨厚 ,适 上,海底反射逐渐减弱,海底以下多层沉积逐步清 合油气和水合物聚集。根据以往的常规反射地震资 晰,指示构造扰动也减弱,地震穿透深度增加到 料 ,白云凹陷坡折带下方存在大量的海底滑塌沉积 50m。由于这一地区远离河 口陆架 ,缺少粗粒碎屑 构造,在陆坡 中部还存在海底麻坑、丘状沉积体 , 沉积,底质一般应是粘土和粉砂 ,浅剖记录应以中 可能是泥底辟的沉积构造 。针对这一特点 ,中国科 等至弱反射为主,特别在脊状隆起上 由于散射作用 学院广州水合物研究中心科研团队自筹经费引进了 的影响,反射信号

文档评论(0)

我是小泥巴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