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第26卷第6期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r7年 I1月
V0I.26 No.6 JournalofChangchunNormalUniversity(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 Nov.2OOr7
从 《一个女人》及其他作品看有岛武郎的生死观
魏舒林
(13本国神户大学研究生院,13本神户 651—0072)
[摘 要]有岛武郎在 一《个女人》这部作品中通过对叶子形象的塑造,反映出明治时期13本的社会
现实。由于作品中的主人公的际遇与作者有许多共同之处,因此通过它及作者的其他作品,可以为我
们探究有岛武郎的死因提供诸多具有价值的信息,这对于近现代31本文学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有岛武郎;一《个女人》;叶子;死亡
[中图分类号]1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8X(2007)06—0138-04
● _
《一个女人》是 日本大正时期小说家、评论家有岛武郎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对主人公叶子进行
描述 的同时,对其性格进行了细腻的刻画,为人们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具有反抗 、叛逆性格 的女性形象。
作品发表于大正八年,是集合 《一个女人的点滴》的前篇与此后发表的后篇合编而成。在当时作品没有产生
较大社会影响,所受评价并不很高,但近年来被誉为 日本近代小说史上为数不多的长篇名著之一。
在这部作品中有岛通过主人公叶子的生活经历和几次婚姻失败及其心理的描述,使人们看到在当时的日
本社会中女性所处的社会地位和所面临的强大的社会压力。从中反映出作者对女性的同情和有岛极力要求改
变社会现状,向往建立新的社会秩序的心态。由于有岛的生活际遇与主人公有着极其相似的经历,所以作品
中对于叶子的心理及其思想的刻画,映衬 出作者的思想和作者对于生活的认识 ,这对于我们深入地了解有
岛、解读他的心路历程 ,最终对于他的死因作出相对科学、合理的认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 《一个女人》是明治时期 日本社会现实的写照,也透视出当时 日本社会的伦理关系
对于有岛本人来说,《一个女人》这部作品是他脱离常规思路的具有开创性的新尝试。作品以明治三十
年代初主人公叶子在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坎坷和个人的奋争为主线,对当时 日本的社会生活及其人际关系进
行了深刻的描述。作品以主人公早月叶子不顾母亲的强烈反对与新闻记者木部结婚为开篇,通过主人公与她
母亲的矛盾暴露出叶子的反抗性格。婚后的叶子对于木部懦夫一样的生活态度极为失望。与丈夫离婚、安葬
病逝的母亲后已经怀孕的叶子独 自一人踏上去美国的旅程。在航行中,叶子被船长仓地三吉的男性魅力所吸
引,在船靠岸后又随船返 回日本,与仓地过上同居的生活。这件事情被当作丑闻在当时被新闻报道 ,仓地因
此丧失了现有的一切名誉和地位而被世间排挤。为了赚钱他不惜出卖国家重要情报。同时他对叶子渐渐失去
兴趣而去招惹叶子的妹妹。婚姻 的不幸加之疾病的折磨,叶子开始变得歇斯底里。仓地 由于将机密海图卖给
外国人而被当局察觉,到处躲藏非常狼狈。叶子此时的病情也越来越恶化,终于住进医院。一生拼命追求幸
福的这个好强的女人,最后在苦闷和悲哀中寂寞的死去。
在这部作品中,奔流着一种 自身中最直接的,最接近人性本能的,野生的能切断一切束缚的性格。作品
当中能清楚地感觉到作者激情的涌动,有岛在大正二年十月二十八 日给足助素一的书简当中写道:灵魂的觉
醒是在降生到这个世界之后 由自己去将通道打开的。也就是灵魂对于他人来说需要在接触了社会之后,从接
触的那个部分开始慢慢觉醒的。这个过程也许是每个人总归要经历的,至少面对死的瞬间,仿佛与周 围的对
【收稿日期]2OO7—08—22
[作者简介]魏舒林(1982一),女,吉林长春人,日本国神户大学研究生院,硕士,从事日本文学及 日中文化交流研究。
· l38 ·
维普资讯
象价值都失去关联的瞬间,在哀怨中灵魂的觉醒似乎会变得逐渐清晰。…
这段话也印证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