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会议论文集
高性能混凝土早期极限拉应变研究
江晨晖1·2 杨杨1 应宇捷1
一、引言
实验室研究和工程应用表明:凝结前和凝结硬化期间,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开裂敏感
性比普通混凝土高得多IlJ。尽管自由状态下混凝土的体积变化并不会导致结构的早期开裂,
但实际工程结构大多处于各种形式的约束(如地基、相邻结构、内部钢筋以及断面内的应
变梯度等)之下,混凝土的体积变化不能自由发生,从而导致结构内部拉应力的建立,早
期裂缝随之出现。早期开裂是否发生,何时发生尚与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尤其是早期
抗拉性能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分析高性能混凝土早期开裂机理和寻求裂缝控制措施,必
须从早期力学性能、各类约束因素和早期体积变化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才可能获得可靠
实用的研究成果睇训。 .
早期体积变化和力学性能是材料自身性能,而各类约束作用则属于外部因素。从混凝
土材料自身特性,特别是早期抗拉性能角度出发,寻求高强混凝土早期开裂机理和裂缝控
制措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5l。高性能混凝土发生早期开裂时的自生约束拉应力远低于同
龄期的抗拉强度,因此仅从应力的角度解释未成熟混凝土的开裂现象并不合理,必须进一
步从材料抵抗变形的角度分析早期开裂现象,早期极限拉应变即材料抵抗变形的极限能力,
它作为描述混凝土早期抗拉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并未受到国内外研究同行的足够重视【6·
7】。本文作为基础性研究,在设计出合理可行的实验装置的基础上对高性能混凝土早期极限
拉应变进行了一系列初步评价,以期作为进一步揭示高强混凝土早期抗拉性能与早期开裂
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高强混凝土早期开裂机理的参考依据。
二、实验概要
1.江晨晖 硕士研究生,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310014;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311231
2.杨杨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泸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310014
3.应宇捷 本科生,浙江工业大学健行学院,310014
第六届全国高强与高憾能混凝土会议论文集
l、早期轴向拉伸试验装置
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所获得的混凝±酌抗拉性能也不尽耱阐。与阀接测试方法裰比,
直接或轴向拉伸试验的测试结果与工程结构中混凝士实际抗拉性能最为接近。由于早期混
凝土物性(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低,且混凝土自身的非备向同性等特点致使早期轴向拉伸
(直接拽l孛)试验较难实现,露且所获得的试验结果离散性大。这也正是各国规范和标准
中普遍采用间接方法(如劈裂抗拉试验和弯折试验)评价混凝士抗拉力学性能的原因。但
这些方法均不适用予早期嵩强、高性畿混凝士,为了更真实遗攒述高强混凝土酸翠期摭拉
性能,设计出合理可靠、简便易行的早期轴向拉伸实验方法(试验装置)是不可绒缺的前
提条件ls一。
叫融蠛:誉割基鬻驸遁硼0[虫
,…’。。…■ ~……^J‘J‘。^J
L ’ k‘ h
l .{
乱平视图
\ 厂‘ 广壤 厂e
址
唾: 翊西
耵 瀚翳翩瓣司汴7 ’“
b.俯视图
1.底板:2.端部支座;3.PHS系列秆端万向轴承;4。连接律;5.端部锚嗣件:反混凝土试
昝;7。8L蔽一l墅捉压力簧感器;S。RCH系列滚莲空心手厅矮:9。10.1l。连接螺括;12.垫层
图l自行设计的早期混凝土轴向拉伸性能实验装置
本研究在对Kasai等人所采用
的试验装置ll’2】加以改迸的基础上
自行设计出评价裹性能混凝士早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