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8卷 第5期 JournalofHuaibeiCoalIndustryTeachersCollege VoI_28No.5
2007年 10月 (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 Oct.2007
·书法艺术研究 ·
唐朝社会 因素对唐楷 整饬化 的影响
孟宝跃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美术系,安徽 淮北 235000)
摘 要:在唐朝,楷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法度森严是其总的特点,楷书在法度化的同时也 出现了整
饬化的倾向,表现为过于整齐而失之生动。学界对唐楷法度化方面的研究已较深入,而对整饬化的认识却相对
不足。探讨唐楷整饬化的原因有利于进一步明晰对唐楷的认识。从唐代的儒学、帝王以及教育科举制度等方面
探讨唐朝社会因素对唐楷整饬化的影响,以期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唐代楷书。
关键词:唐朝:社会因素 ;楷书;整饬
中图分类号:J29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3—2134(2007)05—0007—06
本文所说的唐楷结体整饬化是指唐代楷书 致;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藏奇崛于方乎之内;皆极
由于过于强调法度而使楷书字体结构中逐渐呈 精彩”2【]哪,蚰,“六朝笔法,所以过绝后世者,结体
现出的状如算子而失之生动的呆板现象,它是法 之密,用笔之厚,最为显著。而其笔画意势舒长,
度走向机械化和庸俗化的结果。 虽极小字 ,严整之中,无不纵笔势之宕住。”2【J8”
唐人将法度推向极致,在书法史上书写了光 的同时,却卑唐说 “自唐以后,局促褊急,若有不
辉的一页。董其昌说出 “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 终 日之势 ,此真古今人之不相及也”2【 ,至“于有
法,宋人书取意”…后,“唐人尚法”便成为定论。 唐,虽设书学 ,士大夫讲之尤甚。然继承陈、隋之
然而事物总有它的两面性,唐人在将书法法 余,缀其遗绪之一二,不复能变 ,专讲结构,几若
度化的同时,楷书的整饬化也伴随其中,并因此 算子。截鹤续凫,整齐过甚”2【 。
招来了后人的批评。宋姜夔在 《续书谱》中说 :“真 对于康氏尊碑而卑唐的主张,刘咸圻I在 《弄
书以乎正为善,此世俗之论,唐人之失也”,“唐人 翰余沈》中持保留态度,认为 “唐人细”、“唐人
下笔,应规人矩,无复魏晋飘逸之气”2【]。康有为 美”、“唐人纯”。他一方面言称 “康氏尊南北朝而
《广艺舟双楫》在 “宝南”、“备魏”之后专辟 “卑唐” 卑唐 ,其言往往太过”,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康氏
一 节,康有为认为 “南碑数十种,只字片石,皆世 的 “六朝虽极小字,严整之中无不纵笔势之宕,往
稀有;既流传绝少,又书皆神妙”2【J8嘶。说到魏碑时 唐以后,局促偏急,若有不终 日之势”,论“诚精
他说 “通观诸碑,若游群玉之山,若行山阴之道, 矣”。再看能为刘氏所接受的杨惺吾的评语:杨“
凡后世所有之体格无不备,凡后世所有之意态, 惺吾 日:南‘北朝碑碣,大抵神情萧散,到隋乃渐
亦无不备也”,“凡魏碑,随取一家,皆足成体,尽 整齐。有唐之初,风格道上,楷法之极轨’此语虽
合诸家,则为具美”。在赞美魏碑 “其笔气浑厚,意 疏略,尚较康氏为乎也。”杨氏所言之意也是楷书
态跳宕;长短大小,各因其体;分行布自,自妙其 渐趋规整,只不过说话语气较为乎缓,不像康氏
收稿 日期 :2007—08—31
作者简介:孟宝跃(1966一 ),男,安徽萧县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美术系教师,从事书法理论与创作研究。
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