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互联网的本质与特点浅析.doc
互联网的本质与特点浅析
王晶 网络作业012006013714
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人类历史的奇迹。从信息匮乏到信息爆炸,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发生在短短40年间。如今,许多人已经习惯了互联网的便利,但是鲜有人真正了解互联网的本质这也许是互联网成功的绝佳体现。但是对于每一个互联网从业者来说,了解互联网的本质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在互联网的体系架构下开发应用。
依我看来,互联网的本质就是一种信息的“开放”传输渠道,也即APPANET 的构建者之际David D.Clark 所言之“transparency”,而他的主要的特点就是灵活性。也即”flexibility”。 D.D.Clark 的著名文章”The Design philosophy of the DARPA Internet Protocols”长达十页,归结起来就是这两个词。
先讲本质,互联网是一种信息交换的渠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她和传统的电话电视网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互联网从建网之初就保开放性融入了其中。这集中体现在了网络的分层结构中,不关事OSI的七层结构也好,还是TCP/IP协议簇中的五层也罢,分层思想的核心就是下层对上层完全透明的。正如 []文中22面所言,互联网要做到的就是”What cones outs is what goes in”。譬如,.对于应用层的开发人员来说,他无需顾及网络层的具体实现,只要他将数据按照应用层的协议处理后交给网络层,目的主机的网络层协议就会把一样的数据交给对方的应用层。这有点类似于唐人白居易之诗“犹抱琵琶半遮面”,对上层的设计开发人员而言,底层的结构就是这“乐者”的容颜,而底层的功能就是这琵琶之音。乐者自会保证音乐的原汁原味,上层的设计人员只需聆听音乐便可。
“开放”的本质也是的互联网拥有了一种与生俱来的特点“灵活性”。ARPA网的创造者们的设计哲学就是既然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现在我们就干脆不给详细的定义。用东方的哲学就是“水”的哲学。OSI/RM为什么没能成功,就是因为它的定义太过于具体,缺乏灵活性。TCP/IP suite的创始人则抓住了问题的本质,以IP协议为核心,构建了一个杨柳细腰型的网络体系结构。任何应用,只要支持IP协议,就可接入互联网,任何通信技术,无论是电话交换技术还是光纤技术,只要支持IP协议,就可以作为互联网的基础。正是有了这样的灵活性。互联网才实现了真正的互联互通。
此外,提到互联网,不得不提到数据报(datagram),互联网至少目前还是分组交换网,数据报的引入使得互联网具有了传统电话网所不具有的许多新的特征。它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带宽利用率,也正是因为数据报传输的需要,互联网才走出了传统的可靠性(reliable)传输的框框,变成了尽力而为(best-effort). 所以成“数据报”为互联网的基石(building block)毫不为过。但是尽管数据报概念的引入给互联网带来的很多标志性的特征,它确应当不属于互联网了核心体系架构中。正如[1]的page7中所说,“There is a mistaken assumption often associated with datagrams, which is that the motivation for datagrams is the support of a higher level service which is essentially equivalent to the datagram”. 高层的数据业务并不一定是包的形式,在底层数据传输的时候也并不一定总是会一包的形式组织数据。事实上在[1]的结论部分,作者展望了下一代网络新的“基石”。下一代网络中,可能基于“软状态”(soft state)的数据流将成为网络数据的主导
. David D. Clark , “The Design philosophy of the DARPA Internet Protocols”, Proc. SIGCOMM ‘88, Computer Communication Review Vol. 18, No. 4, August 1988, pp. 106–114.
. New Arch: Future Generation Internet Architecture, David Clark, Karen Sollins, John Wroclawski, Dina Katabi, Joanna Kulik, Xiaowei Yang MIT Computer Scienc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 Robert Braden, Ted Faber, Aaron Falk, Venkata Pingali U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