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前郊祀迎送神曲的形成與演變.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前郊祀迎送神曲的形成與演變.docx

唐前郊祀迎送神曲的形成與演變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 殷善培一、郊祀禮樂沿革郊祀是歷代最重要的國家祀典,狹義的郊祀指祭天,廣義的郊祀除了祭天之外,還加上了與天相對的地,及日、月、星辰、社稷等。「郊」原指距國都百里,也就是都邑之外的泛稱屬於方位上的概念,何以成了祭天的稱呼?傅亞庶認為「郊」承繼自遠古焚巫以祭天的風俗,「郊」字甲骨文「烄」从火从交,像人雙足交叉立於火上之狀。但焚巫以祭天意在祈雨,並非祭天的常典與郊天的常祀並不相同。徐旭生認為郊即高,封土以祭的意思,楊天宇從之,這與李學勤〈釋「郊」〉認為甲骨文中的「蒿土」、「膏土」均應讀為「郊祀」,從「高」、「交」得聲字多通假頗為接近,這可能比較接近事實。也就是:本指封土為壇以祭的「蒿」,祭祀地點往往在國都之外的「郊」,後世遂統名祭天為「郊」。《尚書.召誥》「若翼日乙卯,周公朝至於洛,則達觀于洛。越三日丁已,用牲於郊,牛二。」裏的郊已經不止是地理距離,而是兼有祀名之意了。 秦以前郊天儀式難以詳考,《詩經》三頌既為祭祀之樂理當有郊祀之作,只是禮文難徵,〈詩序〉雖云〈周頌.昊天有成命〉是「郊祀天地」,但疑之者甚眾;周頌.思文〉情況也一樣,所以無從得知完整的郊祀典制。至於《楚辭.九歌》也有認為乃楚之郊祀歌,但同樣聚訟紛紜。 至於秦代的郊祀就清楚多了。秦於春秋初期封侯,秦襄公八年(770BC)「自以為主少皞之神,作西畤,祠白帝」(《史記.封禪書》),「畤」指秦地神祠 ,這是史載秦國祀帝之始 。其後文公「作鄜畤,用三牲郊祭白帝」(《史記.封禪書》),德公遷都雍「用三百牢於鄜畤」(《史記.封禪書》),秦國諸公對白帝似乎特別致意,這是因為秦人視白帝為始祖,祀白帝的西畤、鄜畤其實相當於宗廟而非天帝 。不過,隨著秦勢力的崛起,秦宣公(672BC)「作密畤于渭南,祭青帝」,秦靈公(422BC)「作吳陽上畤,祭黃帝;作下畤,祭青帝」。鄜畤、密畤以及吳陽的上下畤都在雍都附近 ,這就是有名的雍四畤,祭祀青赤黃白四帝。青赤黃白不能不讓人聯想到五帝,五方帝獨缺黑帝似乎令人不解。原來在五德終始的觀念下,秦已自居水德,明顯就是以黑帝自居 。劉邦入關的「乃立黑畤,命曰北畤」,分明就是襲秦之水德而代之,黑畤加上早先的雍四畤就成了雍五畤。漢高祖雖只令有司進祠而未郊雍,但西漢諸帝的郊雍就是郊雍地的五畤。惠帝一朝的郊祀活動史無記載,漢代皇帝的郊雍始於文帝十五年(165BC)夏四月。文帝的親郊與黃龍見於成紀大有關係,這時主漢為土德的公孫勝一派壓倒了主水德的丞相張蒼,文帝令公孫勝草擬改曆服色等事,且冀親郊以答天,議下有司,「而有司皆曰:『古者天子夏親郊祀上帝於郊,故曰郊。』於是夏四月,文帝始幸雍郊見五畤,祠衣皆上赤。」(《漢書.郊祀志》) ,其後更因辛垣平的建議在長安城外渭水之北,設立了渭陽五帝廟,地位等同於雍五畤,這幾乎已是「郊」了。不可否認,這時的文帝的確頗有改制企圖,接著令博士諸生從六經中做〈王制〉,且謀議巡狩、封禪,如果真順此發展,漢代第一個改制的君主將是文帝而非武帝了。不過新垣平詐君事敗,文帝遂倦於鬼神之事,一切的興革就戛然中止了。接著黃老得勢,景帝尚儉,即位後要到中六年(144BC)十月才親郊,這也是景帝唯一一次的親郊,地點又回到雍地了。但前秦到漢代的文帝、景帝未見有郊祀歌曲的制定,以樂祭天地的郊祀歌要到漢武一朝才得以實踐,這就是郊祀禮制上赫赫有名的「武帝定郊祀之禮」了。二、漢郊祀歌迎送神曲 漢武一朝的郊祀樂歌最終定型為郊祀歌十九章,十九章並非隨意編定,而是取曆法十九年為一章之意,這其實正是漢代重神秘數字的表現。郊祀歌十九章有不少篇章的年代是可以考的,目前可考最晚的一篇是第十八的〈象載瑜〉章,《漢書.禮樂志》於此章下有注云「太始三年行幸東海獲赤鴈作」(頁1069),太始三年(94B.C)上距元鼎六年(111B.C)郊祀始用樂舞已17年了,可見十九章的定型更在太始三年後了。然而問題來了,若按《漢書.禮樂志》,武帝定郊祀之禮後「以李延年為協律督尉,多舉司馬相如等數十人造為詩賦,略論律呂,以合八音之調,作十九章之歌。」(頁1045)李延年何時為協律督尉雖無可詳考,但也無關宏旨,不過《漢書.佞幸傳》載「延年弟季與中人亂,出入驕恣。及李夫人卒後,其愛弛。上遂誅延年兄弟宗族」(頁3726),未載延年兄弟見誅的具體時間,參以《史記.外戚世家》的「李夫人蚤卒,其兄李延年以音幸,號協律。協律者,故倡也。兄弟皆坐姦,族。是時其長兄廣利為貳師將軍,伐大宛,不及誅,還,而上既夷李氏,後憐其家,乃封為海西侯。」(頁1980),是李延年兄弟誅於李廣利征大宛時,李延年兄弟族誅後,李廣利因戰功封為海西侯,查《漢書.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海西侯李廣利始封於太初四年(101B.C)四月丁已(頁661),是李延年最有可能誅於太初四年,這時非但沒有〈象載瑜〉章,甚

文档评论(0)

天马行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