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中的农业生态观刍议.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统文化中的农业生态观刍议.pdf

W e n H u a Y a n J i u 文 化 研 究 传统文化中的农业生态观刍议 任凤琴 (山东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泰安 27 1018 ) : 在几千年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的合理内核在于强调天、 摘 要 中国传统农业生态思想, 地、人的和谐统一,对于当前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以及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 鉴价值:以传统文化为指导,充分汲取其合理因素;重视、吸收其认识自然、尊重自然的思想,使自然与人类和 谐共存;使自然环境成为人类的美好家园。 : ;农业;和谐 关键词 生态 : : : 中图分类号 G11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2-2589(20 14)14-0103-0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征服自然界的能力越 运动变化都有 法则,随宇宙的变化而变化;天以道为法则, 来越强,现代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的进步,但也 其自身的客观规律;道的法则就是自然而然,完全按事 显露出固有的缺陷,人口过度增长、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 的本性去发展,任万 自然生长。老子还解读了包含天、 境不断恶化、海洋污染严重、废气、农药以及放射性 质肆 地、人在内一切事 的终极价值。“道”虽是天地之根和万 意的排放、沙漠化日趋严重、灾害性天气越发频繁,自然界 之本,可“道”的本质特性或基本原则就是“自然”。 向人类不断敲响着警钟。严峻的生态问题引发了人类深刻 庄子将老子的这种思想发展到极致。《庄子·外篇·在 的生存危机。而我国有着丰厚深厚的传统文化,一直有古 宥》 说道:“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 代哲人关于人的生存与自然、生命与宇宙、天地自然等等 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 关系的认识及论述,这些思想对当前保护生态环境,维护 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认为无为自然,有为 生态平衡以及今天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启 徒劳;人只能顺应自然,不可能改变自然。庄子还在《庄子· 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齐 论》 指出世界万 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来是 一、道家“自然无为”的生态思想 千差万别,归根结底又是齐一的;人们的各种看法和观点, 张岱年先生说:“ 国传统哲学,从先秦时代至明清时 看起来也是千差万别的,但言论归根结底也是齐一的,没 天人合一’”, 期,大多数哲学家都宣扬一个基本观点,即‘ 有所谓是非和不同。在庄子看来,世间没有统一的价值标 强调天道与人道、自然界与人是一致的,追求天、地、人的 准,万事万 自有其存在的道理和根据,人与万 的价值 和谐。在中国哲学史上,“道”最早为道家提出,用以说明世 是完全平等的。人应该尊重万 的生存,而不应该自恃聪 界的本原、本体、规律或原理。道的原始含义指道路、坦途, 明,贵己贱 ,做大自然的主宰。“天地与我并重,而万 与 以后逐渐发展为道理,用以表达事 的规律性。 我为一”。天地万 ,一人一 ,一草一木,自有其存在的价 老子认为“道”作为宇宙本体自然而然地生成天地万 值和意义。损害自然,就是损害人类。人只有与万 自然为 ,就其自然性,天道自然无为;就其生成性,天道又无不 友,互敬互爱,才能同生共存,永远地延续下去

文档评论(0)

叶峰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