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乐安一中高二语文培优教案:12《灯下漫笔》、《灯》.docVIP

江西乐安一中高二语文培优教案:12《灯下漫笔》、《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灯下漫笔》、《灯》 主讲人 范亷清 一.网上课堂 (一)本讲主要内容: 1.继续鉴赏散文,着重鉴赏散文的情和理,散文的含蓄美。 2.《灯下漫笔》鉴赏重点是,体会作者在冷静的理性分析中包含的强烈思想感情,体会作者以情推理、情理交融的表达艺术。 3.《灯》鉴赏重点是领悟“灯光”的象征意义,领悟个中深刻的哲理,体味作品的含蓄美。 (二)学习指导: 1.作者介绍: 巴金是一位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优秀作家。原名李芾甘,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1928年发表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解放前重要的长篇小说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以及《憩园》、《寒夜》等。散文也出版了近三十本。比较重要的散文集有《海行杂记》、《龙、虎、狗》、《废园外》等。《灯》就是选自《废园外》散文集。解放后,巴金的散文集有《华沙城的节日》、《生活在英雄们中间》、《新声集》、《赞歌集》等。 2.生字: 兑现(duì) 编纂(zuǎn) 万姓胪欢(lú) 窒闷(zhì) 噩梦(è) 筵宴(yán) 回溯(sù) 3.《灯下漫笔》重点: (1)本文的情和理: 读这篇随笔,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深沉而强烈的感情,对封建专制统治、暴君强盗、愤怒痛恨之极,对老百姓,既有深切的同情,又有尖锐的讽刺,对青年,则寄予热切的期望。全文感情基调以怒和怜为主,愤怒、讽刺、批判、同情、期望融为一体。 文章写于1925年春末。当时,变乱纷乘,百姓遭殃。然而,时代毕竟是20世纪20年代了,民主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鲁迅先生对中国历史有深刻的研究,对中国社会“吃人”的本质,看得十分清楚。在这篇课文中,鲁迅深入解剖了封建社会,指出封建暴君的残暴统治,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和国民的愚昧麻木。在专制暴政之下,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只有两个时代:一是老百姓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一是老百姓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前一时代,是天下大乱的时代;后一时代,是天下暂时太平的时代。中国社会,就在这“一治一乱”中循环反复,老百姓则在这两种时代中挣扎浮沉。鲁迅把批判的锋芒直指封建主义和蒙昧主义,使之无处藏身,鲁迅又挥起镐头,挖出他们的祖坟,让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的幽灵,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使之无法逃遁。鲁迅的论断,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依据,言之凿凿。纵观几千年中国历史“乱”多“治”少,乱世之中,强盗到,百姓被掠杀,官兵到,照样被掠杀,而所谓“太平盛世”,百姓也只是奴隶,服役纳粮,忍受压迫剥削。 专制和暴虐,使中国的百姓以做稳奴隶为满足,至于民主,想都不敢想,奴性十足。中国国民的人生历史就是一部奴隶史。中国人的奴性心理,已经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严重地腐蚀了国民的灵魂,国民总是逆来顺受,甘当奴隶,反过来使统治者的高压手段变本加厉,形成恶性循环。对国民奴性人格和奴才传统的思考批判,是贯穿鲁迅一生的思想主题。 总之,这篇作品的主题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思考中国历史,抨击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二是思考国民性问题,批判国民的奴性人格和奴才传统。两者融为一体,互相补充。 (2)披情入理,情理交融: 鲁迅随笔总是在议论中饱含着激情。在这篇随笔中,情感和理性始终相互作用,相互渗透。 披情入理,情理交融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作者将议论与叙述、描写、抒情结合为一体。特别是两个时代的概括,蕴含的情感汹涌澎湃,他恨封建暴政,他哀国民不幸,他怨国民麻木,他盼中国走出怪圈,各种感情熔铸于这一结论中。另一方面是议论以情感为内在动力。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强烈情感化的感受和认识,驱使作者灯下奋笔疾书,发出如此深刻的议论。 4.《灯下漫笔》难点: (1)几个难句的含义: ①“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因为历史是所谓“一治一乱”,“治”是短暂的,一乱老百姓就“想做奴隶而不得”,倘能做稳奴隶便是一种奢望,一种享受,一旦有一位统治者满足了这一要求,他们自然就“万分喜欢”了。 ②“只要一翻孩子所读的《鉴略》……就知道‘三千余年古国古’的中华,历来所闹的就不过是这一个小玩艺。” “这一个小玩艺”是指所谓由乱到治,太平盛世,不过是让百姓由“不及牛马”,提升到“等于牛马”罢了。 ③“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 “‘人’的价格”就是不受压迫不受剥削的自由平等的人的价值,他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充分享受做人的权利,获得做人的尊严,实现当家做主的梦想,他不是奴隶,更不是牛马。 ④“假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ufengder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