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和教学论.ppt

  1. 1、本文档共4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绪论 一、教育的现状 《1》教育的功利性:应试教育产生、教育的功能、应试教育的影响(逃离中国教育。县一中现象) 《2》人文教育的缺失 1:道德滑坡 (教育是农业而非工业。公民道德现状。) 2:人格不健全:a.独立生存能力很差;b.自我中心及狭隘自私的行为意识极其浓厚: 在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心理脆弱、孤僻、自私、狭隘、冷漠、不合群等心理异常的孩子占32%以上。自私与狭隘,竟然成为普遍存在的人格缺陷c.人际交往能力太弱;d. 缺乏爱心与同情心;e.应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弱; (3)义务教育不完备 必要性、条件、现状(分级办学制度。教育产业化) 二、语文教育的现状 (1)吕叔湘:少慢差费 (2)教材:繁难偏旧 (3)教学方式:机械教条(表演主义:西瓜。理性化机械化:雪化了。大公鸡) 三、新课改的缘起 (1)1997.11《北京文学》:《女儿的作业》《中学语文教学手记》《文学教育的悲哀》 (2)1998.2 《中国青年报》语文,该怎么教《我们的无奈》《教师身不由己》《学生:作文八股》《教师:语文教学本末倒置》《人文精神的失落》 (3)1998.3 《北京文学》《误尽苍生》 (4)1998.4 《中国青年报》《三位大学教授的批评》 第一章 语文的特点与性质 第一节 语文的特点 第二节 语文的性质 第一节 语文的特点 一、语文的实践性 吕叔湘: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任何技能的形成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正确,二是熟练。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形成。 阅读、写作、说话、听话都是技能---能力。能力只有在亲身反复练习,反复实践中才能获得。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这是任何人学习语言的必由之路。 然而,语文学习的这样一个重要特点却常常被忽略了。例如,把讲知识当作目的,重讲轻练,用过多的分析代替学生自己读书、思考。一篇课文,嚼得烂烂的喂给学生。学生去记解词,记段意,记中心,记写作方法,时间、精力花的不是地方。要从根本上改革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必须充分认识语文教学实践性这一特点。 母语形成的过程:(自然习得) 符号系统 约定俗成 理解先---记住、模仿先(语言是第二信号系统,需要多次反复刺激,才能建立神经联系) 听—记—模仿;单词—词组—短句。 语文教学方法与数理化、史地政的不同:引述材料、说明或论证原理,教师讲清原理,学生弄懂原理并通过练习掌握之,这叫学会了。 话为什么这样讲而不那样说,他不知道,只是从母语的环境中模仿、记住,记住、模仿。模仿关 重要。 成人:模仿,到了某一方言区,住上一段时间,慢慢的就染上方言味,多是语音的,也有词汇的、 语法的。 我们听广播、读文章、听人说话,在自己说或写的时候,便很自然的择其善者而用之。 在语言运用中,不断吸收词汇,借鉴句子。 模仿—记住—积累—应用—纠错—理解---吸收,循环往复。 语文学科教学方法的特色: 语文教学方法与数理化、史地政的不同:引述材料、说明或论证原理,教师讲清原理,学生 弄懂原理并通过练习掌握之,这叫学会了。 理解了一篇文章,不见得能够吸收融汇,明白了某种写作方法,也不等于会用这种写作方 法。语文课本由范文构成(例子),它是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凭借而不是知识与原理的论证、说明。 语文教学的真谛不止于明白,更在于运用、应用。 语文要凭借一篇篇文章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使他们善于吸收和表达。这是凭借典范文章来积 累和陶冶学生语言的过程。把学生引入这种语言的积累与陶冶的过程,使他们的语言越来越丰富,越来越规 范,越来越精炼,越来越优美。学生只有在自己的听说读写的实践中,才能进入这种语言的积累与陶冶的境 界,别人是代替不了的。 积累 语感 语文水平高 第二节:语文课程的性质 一、“语文”的含义 二、课程性质的历史追溯 三、《语文课程标准》(2001)对课程性质的表述及认识: 四、学术前沿对课程性质的观点 一、语文课程名称的由来 中国古代语文课程是融会在以儒家学说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学科中的,没有独立的语文课程。清朝末年,废科举兴学堂,实行分科教学,语文才单独设科。自1904至1949年,课程名称曾使用过讲经读经、中国文字、中国文学、国文、国语等,直至1949年新中国建立,才正式使用“语文”这个名称。 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

文档评论(0)

wq6403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