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血液透析患者发热体会.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辨证论治血液透析患者发热体会.pdf

· 84 · ChineseJournalof InformationOilTCM Mar.20l0Vo1.17No.3 辨证论治血液透析患者发热体会 刘东慧,指导:宋立群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关键词:辨证论治;血液透析;慢性 肾功能衰竭;发热 中图分类号:R277.52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5304(2010)03—0084—02 ’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替代治疗的方法之 一,但 方去通草、野菊花、薄荷、砂仁,加胡黄连 15g、葛根 20g。 患者在透析过程中或结束后常常会有发热、畏寒等临床表现, 继服 3剂。 其常见原因有感染、热原反应、输血反应、高温透析等,有些则 7月 3日五诊:发热未作,舌黯,苔白,脉濡滑。四诊方去疏 原因不明。尿毒症患者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普遍低下和营 散风热之连翘,加茯苓30g,继服6剂。 养不 良是易于感染的重要原因;而水质污染、透析用品反复使用、 7月 l5日六诊:发热未作,脘中微闷,饥不欲食,舌淡红,苔 透析管道冲洗不净、使用污染的透析液、透析操作不规范、消毒 薄腻,脉濡。方用薛氏五叶芦根汤加减:党参 20g,焦 白术2Og, 剂使用方法不当、灭菌时间不足,均可使细菌生长,产生内毒素热 茯苓 30g,藿香 15g,佩兰 15g,鲜荷叶 15g,枇杷叶15g,薄荷 源反应。患者发热一般呈持续状态,且有定时而作的特点,抗生 15g,芦根 15g,冬瓜仁 15g,炙甘草 15g。继服 7剂善后。随 素治疗效果不显著。笔者在随导师宋立群教授出诊中,以中医辨 访至今,未有发热再作。 证论治透析患者发热,每有显著的疗效,现举 1例介绍如下。 2 讨论 1 典型病例 本案患者为中年女性,有慢性。肾功能衰竭病史 7年,脏腑 患者,女,34岁,2009年6月 19日初诊。既往有慢性肾功 功能虚损,且长期服用四消丸,更损伤脾 胃。脾失健运,则内湿 能衰竭病史 7年余,高血压病史 20年,服四消丸4年余,透析 3 停聚,“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又值湿热交 年余。主诉:低热 10月余,呈间断发热,2H 作,用抗生素无 蒸之季,外界湿热之邪亦因之乘虚而入,与内湿相合酿成湿温。 效。现寒热往来,无汗,身热不扬,午后热甚,体温 :38.5℃左右, 湿温虽然 以脾 胃为病变中心,但湿有蒙上流下的特点,故病程 头晕,胸闷不饥,面色萎黄,Lj渴不欲饮,便于,舌黯,苔腻,脉濡。 中可弥漫三焦而涉及其他腑脏。宋师曾提出慢性肾功能衰竭关 中医诊断为湿温,证属湿邪弥漫三焦,气机不畅。因病属虚实夹 键病机是 “虚”、“瘀”、“水”、 “浊”、 “毒”五大环节,“调畅 杂,既有脾肾两虚,又有湿、毒、瘀 内蕴,易与外邪相合而发湿 脏腑气机”为治疗大法。本案患者即是湿热弥漫三焦、气机不 温。湿遏肺卫,腠理开合失常,则寒热往来无汗;湿邪袋表,卫 畅之表现。此阶段 以湿重于热为特征,故治疗 以芳香化湿为主, 阳郁而化热,但热处湿中,热为湿遏,故身热不扬;午后阳气较 兼以清热。首诊方中杏仁宣利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 盛,与体 内邪气相加,则午后热甚:湿邪弥漫,易阻气机,而使气 则湿亦化;白豆蔻芳香化湿、行气宽中,畅中焦之脾气;薏苡 机升降失常,则见头晕、胸闷不饥、口渴 /f欲饮;舌苔、脉象 仁甘淡性寒,利湿清热而健脾,可以疏导下焦,使湿热从小便而 均为湿热阻滞气机之象。湿热阻滞三焦,少阳枢机不利。当 “急 去。三药相合,宣上畅中渗下,使湿热之邪从三焦分消。滑石甘 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治以清化湿热、宣畅气机、和解少阳。 淡性寒,利湿清热而解暑:通草甘寒淡渗,以助清利湿热之利; 方用三仁汤合小柴胡汤加减:杏仁 15g,白豆蔻 15g,薏苡仁 半夏、厚朴辛苦性温,行气化湿、散结除痞,既助行气化湿之功, 30g,滑石 40g,通草 10

文档评论(0)

小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