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狗之歌》学案
自学指导
一、“抒情诗”的写作有多种方式,《狗之歌》就是一首通过“叙事”来完成“抒情”的作品,它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诗人没有介入故事之中,而是保持了一种情感的克制。阅读此诗,首先要把握这个故事的脉络:从早晨到晚上,一只母狗生下了一窝狗崽又失去了它们。
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是叙事,诗人并没有交代一切,比如“主人”为什么要丢弃小狗,小狗的命运如何等。这些故意省略的部分,读者可以从诗中的一些细节中猜想出来。主人“愁眉不展”,这或许暗示了生活的艰难;母狗一直追到“尚未冰封的水面”,则暗示小狗已被主人溺死。诗人省略这些环节,为的是将笔墨集中在描摹母狗的情态上,像描写一个人那样,从心理层面展现它的深情和悲痛。
三、在这首诗中,还应关注的是它精妙的意象。融成水滴的雪花,涟漪泛起的水面,还有接纳一切的雪地,营造出诗意的氛围,俄罗斯大地的寒冷、严酷和温情得到有效表达。至于“茅屋上空的弯月”,被母狗误认为自己的狗崽,更是传神的一笔。金色的弯月孤零零悬在半空,加上母狗哀伤的吠叫,构成了一幅凄清、哀婉的画面。
参考资料
一、关于叶赛宁(王守仁)
叶赛宁(1895—1925),苏联俄罗斯诗人。生于梁赞州康斯坦丁诺沃村(现名叶赛宁诺村)一农民家庭。教会师范学校毕业后,在莫斯科当店员和印刷厂校对员。1916年在白俄军队服役,1917年二月革命后离开军队,加入左翼社会革命党人的战斗队。对于十月革命,他表示欢迎。第一本诗集《扫墓日》于1916年出版,其中有优美的风景诗,也有带神秘主义色彩的宗教诗。十月革命后曾创作过歌颂革命与革命领袖的诗篇,如《同志》(1917)、《宇宙的鼓手》(1918)、《列宁》(1924)、《大地的船长》(1925)等。他曾受到颓废文人的包围,迷恋过形式主义,一度成为意象派诗人。组诗《小酒馆的莫斯科》(1921~1924)以莫斯科小酒馆为题材,美化流浪者与无赖汉的颓废情绪。1924至1925年是他创作上新的高潮时期。诗集《俄罗斯与革命》(1925)和《苏维埃俄罗斯》(1925)渗透着歌颂革命与共产主义建设的思想。长诗《安娜·斯涅金娜》(1925)描写了农村革命的广阔图景,塑造了建设新生活的战士的鲜明形象。他的抒情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农村大自然景色。叶赛宁的世界观是矛盾的。他未能从根本上了解革命和苏维埃制度,期望于革命的是建立乌托邦式的“农民的天堂”。他歌颂革命,却没有投身于革命的决心;他憧憬崇高的精神境界,但在个人生活中又常常受感情的盲目驱使而不能自拔。最后在精神忧郁、感情极度矛盾下自杀。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
二、自然的人化,情思的物化(顾蕴璞)
1922年5月17日,高尔基在柏林阿·托尔斯泰的寓所会见了正与邓肯在西欧度蜜月的叶赛宁。叶应高尔基的请求朗诵了自己在1915年写的抒情诗《狗之歌》。在他开始朗诵之前,高尔基在交谈中称他为“俄罗斯文学中头一个如此巧妙、而且能以如此真挚的爱来描写动物”的人。而当他朗诵完这首诗时,高尔基更“不由得想到,谢尔盖·叶赛宁与其说是一个人,毋宁说是造化特意为诗歌、为表达绵绵不绝的‘田野的悲哀’、表达对一切动物之爱和恻隐之心(人比万物更配领受它)而创造出来的一架管风琴”,甚至产生这样一种感觉,仿佛“在这位风格独具、才华出众、造诣极深的俄罗斯诗人周围,一切都越发令人感到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谢尔盖·叶赛宁》)。一首短短的抒情诗,给人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和久久的回忆,自有其不同凡响的地方。但其中奥秘何在呢?
狗之歌如果说,勃洛克要以彼岸世界和此岸世界的重合(以“永恒女性”为象征)来拯救俄罗斯的灵魂,马雅可夫斯基想用革命与诗歌的联姻来改造俄罗斯的社会,阿赫玛托娃精微地捕捉自己身上作为俄罗斯人、女人和人的三重身份在多变的时代的灵魂律动,曼德尔施塔姆把诗歌视为负载历史内涵的语言的最高艺术,茨维塔耶娃认为“心灵的禀赋和语言的均衡就是诗人”,那么,叶赛宁则以故乡,俄罗斯和大自然为自己诗的灵感源泉,在“人与自然的主要结点”上营造美的意象,在诗化自然中净化心灵,在净化心灵中诗化自然。他出身于农民家庭,在农村长大,深得大自然的熏陶和民间文学的哺养,但又受到农民传统观念的束缚。对大自然的陶醉使他写出大量风景诗的杰作,对淳朴的农民生活的挚爱使他创作出许多真挚感人的抒情诗珍品,但对古老传统的迷恋却使他写过一些怀疑工农关系、消沉颓唐的诗。他早期的创作,虽思想不及晚期成熟,但才华横溢,格调清新,以家乡、祖国和大自然为基本主题。他写人,也写物;写无生命物,也写生物;写植物(如白桦、稠李、花楸树、风铃草……),也写动物(如马群、母牛、狐狸、狗……)。大量动、植物入诗,是叶诗在题材、主题以至手法上的一大特色。叶赛宁写草木虫兽的诗,既不同于以寄托生活哲理为宗旨的寓言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重点高中提前招生考试试卷数学试卷.doc VIP
- 清蒸美人蹄5篇.docx VIP
- 2024年重点高中提前招生考试试卷数学试卷.doc VIP
- 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易错易混练习.pdf VIP
- CLIO(PCI)中文说明书最新.pdf
- 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主体知识点整理(必背知识点+答题要素)_可搜索.pdf VIP
- 人音版 音乐五年级下册《小白船》 课件(共17张PPT)(含音频+视频).pptx VIP
-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政治 必修3 政治与法治 知识点复习提纲(填空版+答案版).docx VIP
- 微观经济学 外部性 课件.ppt VIP
- 高中政治必修三 《政治与法治》【学业水平测试】(解析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