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书坊戏曲的盗版与作伪浅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晚明书坊戏曲的盗版与作伪浅析   [摘 要] 晚明书坊在戏曲刊印与发行过程中为获取稿源,谋求利润,不惜采用各种盗版与作伪手段。常见的盗版方式为:翻刻别家刻本,不交代版刻来源;将他人作品改换名目,冒充新作刊刻;将他人作品据为己作刊刻印行。常用的作伪手段有:购买戏曲旧版,修改版权题署,伪作新书印售;收购戏曲残版,铲改、增补旧刻,另易书名发行;伪托名家作序和评点。   [关键词] 书坊 戏曲 盗版 作伪   [中图分类号] G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4) 01-0105-03   晚明以来,随着传统印刷技术的渐趋完善,书坊兴盛,竞争激烈。戏曲作为晚明通俗文学的主流之一,尤其受广大读者青睐,是各书坊趋之若鹜的逐利对象。由于缺乏正当普及的书籍出版管理条例和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一方面是戏曲书籍的买卖获利颇易,另一方面则是“原板未行,翻刻踵布”[1]。伴随着盗版而来,晚明书坊戏曲刊印发行过程中的作伪手段也是层出不穷。   1 晚明书坊戏曲的盗版表现   晚明通俗文学编刻大家冯梦龙言“吴中镂书多利,而甚苦翻板”[2],各书坊在利益的驱使下,将盗版推向无以复加的地步,“自赝本盛行,览之每为发指”[3],这种痛心疾首的表达反映了当时出版商的普遍心理。考察晚明时期书坊戏曲刊刻的盗版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翻刻别家刻本,不交代版刻来源   晚明书坊戏曲的盗版行为中,翻印别家刻本是最为常见的方式。它们或是照搬别家坊刻戏曲的全部内容,或是部分模仿盗版别家版刻中的戏曲插图,略作修饰而已。以万历二十六年(1598)观化轩刻本《新镌女贞观重会玉簪记》为例。该本是万历二十七年(1599)继志斋本《重校玉簪记》、万历间还雅斋本《新镌女贞观重修玉簪记》诸书翻刻的底本。继志斋刻本仅在内容上对底本稍加一些注音和释语,将曲牌【前腔】全部略作“又”字,于插图部分略作细微的改动。如将原本中双面合页连式图删去一半成单幅图,特别是“词姤私情”出插图,既将潘必正删去,使得画面中书僮偷窥缺少理由,故又增加一幅潘必正跪求陈妙常的图画;而还雅斋本在内容上几乎不作任何改动,仅对插图中的装饰物如树叶、座位上的花纹或增或删,主体人物、情境完全袭用观化轩刻本。   又如元杂剧《西厢记》。晚明的坊刊版本多达数十种,后起者对前期刻本中的人物、景象或多或少存在着模仿、翻印的嫌疑,尤以卷首“莺莺遗照”图像是各书坊翻刻次数最多的,留下的痕迹最为明显。如万历二十五年(1597)前后徽州玩虎轩刻本《元本出相北西厢记》、万历二十六年(1598)金陵继志斋重刻本《重校北西厢记》、万历三十八年(1610)武林起凤馆刻本《元本出相北西厢记》、万历间陈晓隆刻本《重校元本大板释义(羕)全像音释北西厢记》、天启间刻本《槃薖硕人增改定本西厢记》、明末存诚堂刻本《新刻魏仲雪先生批点西厢记》、明末刻本《新订徐文长先生批点音释北西厢》、明末据王起侯刻本剜改重印本《田水月山房北西厢藏本》等等,刻本地域遍布江南,其间插图的差别仅是莺莺所穿衣服有无纹饰点缀而已。考察诸本莺莺像的最早来源,当是隆庆三年(1569)苏州顾玄纬众芳书斋刻本《西厢记杂录》中的插图,明末各本之间的翻刻演变过程尚值得深入研究。   1.2 将他人作品改换名目,冒充新作刊刻   近代著名藏书家和版本学家叶德辉云:“明人刻书有一种恶习,往往刻一书而改头换面,节删易名。”[4]谬种流传,尤以闽建书坊最为典型。明代郎瑛言:“我朝太平日久,旧书多出,此大幸也,亦惜为福建书坊所坏。盖闽专以货利为计,但遇各省所刻好书,闻价高即便翻刊,卷数、目录相同而于篇中多所减去,使人不知,故一部止货半部之价,人争购之。”[5]晚明建阳书坊由于僻处闽北山区,不如江南地区人文荟萃,容易获取戏曲作品稿源,故此地书坊善将他人著作改换名目冒充新作刊刻。如师俭堂刻本《留真记》剧本,是由《牡丹亭还魂记》改易而来,当时人即痛加批评“并其本来面目而易之矣”[6]。宝珠堂刻本《丹桂记》,则系翻刻改易《玉茗堂批评红梅记》而来,关目曲白完全相同,评语亦多相似,仅易《红梅》为《丹桂》,“唯第5出原本卢昭容折红梅以赠裴禹,今改为折丹桂相赠,故取以为名。但曲词中所谓‘肌肤净,魂魄清,淡月黄昏含瘦影。占春风点点飘香,透风前种种生情。孤芳不与凡花并,暗香长傍瑶华境’云云,遂无着落”[7]。若非细加考索,或是未见《红梅记》原本的读者,极容易误为又一新剧。   1.3 将他人作品据为己作刊刻印行   与翻版盗刻别家戏曲刻本、侵犯作品著作权不同的是,晚明书坊尚有请人捉刀代笔,将别人戏曲作品据为己有者,以书坊汪廷讷为特例。万历间《环翠堂乐府》传奇刻本十余种,除少数他人作品之外,其余诸刻卷端题“明新都无无居士汪廷讷昌朝父著”,似均为汪廷讷自著。周晖《续金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