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踏飞燕”新说
万物多彩,变化无穷,以有限之词难摩万物之质,宜求其神而脱其形,重意致而脱略其词。用这段话笔者联系出土于东汉时代的铜马俑。
1969年10月,在甘肃武威县雷台,发掘一座东汉的张姓将军墓,出土了一具高34.5厘米的铜马俑,轰动于世,引起各方极大关注。铜马俑昂首阔步作疾速奔驰状,右后蹄踏着一只飞鸟,既表现出高度的浪漫主义意境,又稳定了铜马俑本身的重心,堪称古代青铜艺术中无与伦比的珍品。但铜马俑究意象征的是什么?马是什么马,踏的是什么鸟,历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所以,这是一个亟待解开的谜团。
一
从史书上看,中国过去最有名的马有三种说法,一日天马,二日龙马,三日汗血马。传说“天马行空、独来独往”,据《天马歌》说,“天马来兮从西极”,出自鸟孙国(今新疆伊犁地区)。古诗《天马》:“志椒傥,精权奇。”王先谦注:“权奇者,奇谲非常之意。”唐李白《天马歌》:“嘶青云,振绿发,兰筋权奇走灭没。”龙马则“八尺以上为龙”,唐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中有“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行万人欢”。龙马似乎是古代的欧洲马种,现在已经罕见。汗血:良马名;良骥:千里马。据《汉书·西域传》:鸟孙国在汉武帝时遣使“献马”,求汉公主为昆弟,于是汉嫁刘细君,《文献通考》卷159《马政》:汉太初元年(前104),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兵十余万伐大宛,“时大宛别邑七十余城,多善马,马汗血,言其先天马子也……献马三千匹,汉军乃还。”附注:“孟康曰:大宛国有高山,其上有马,不可得,因取五色母马置其下,与集生驹,皆汗血,因号日天马子云。”大宛,汉时西域国名,故址在今苏联中亚费尔干纳盆地。汗血马出自大宛,也就是今天中亚乌兹别克和土库曼共和国一带,亦称大宛马。据史记载:这些名马神驹著称于世,但都是自张骞出使西域后为中国人发现的。汉代西部边睡受到匈奴的侵犯,为了抵御匈奴骑兵甚嚣尘上,有恃无恐长途奔袭,对西陲边境的烧杀抢掠。汉武帝当时不惜重金,购回这些名马,甚至派兵远征西域,攻城夺地,强行掠回。诗人宋杨艺亿在《汉武帝》诗中写道“力通青海求龙种,死讳示成食马肝”。
西域良马因此来到中国,俗语说:“天马行空由来久,神话传说有名留,良马经从何处求?汗血骏马西域来。”汗血马加入中国国籍,这在历史上是一件大事,一方面说明汉武帝对良马的弥足珍爱和渴望追求,另一方面反映了良马对国家边防之重要。
在东汉张衡的《东京赋》中,尽管有“铜雀蟠蜿,天马半汉”之句,但天马在《山海经·北次三经》中记载:“有兽,其状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天马。其鸣自叫,有鸟焉,其状如鸟,首白而身青,足黄,食之不,可以已宴”。《图解中》中又记载:“马成山生活中有名的天马,形状似狗,黑色脑袋,长着翅膀,见人就腾空起飞,它是古人喜欢的一种神兽,其形象经常出现在各种饰物中,文人墨客称谓:“天马行空”。这里天马形象与出土铜马佣比较却是相形见绌,观而见疑,无与伦比。其实所谓“天马”。在汉代专指宫内陈列品,视为国之重器。汉明帝为置飞廉(铜制龙雀)、铜马(铜制“天马”)于洛阳,亲自出行到西安迎取。可见,“天马”是指铜马。它只是皇家威仪的象征,臣民不可能享用。墓主张姓将军也不能例外?笔者以为,天马不可考,龙马则罕见。故张姓将军乘骑是出自大宛的汗血马。从出土或宗物中看大宛汗血马突出的标志是西耳中间有一个肉角,从电影、电视中观察,东汉将士们所乘的马头都有肉角,故大宛汗血马也许一脉相承,尘埃落定。不过据有关专家研究,与青海祁连山南北、青海湖周围所产的浩门马在“体重、外貌、体质、体尺等方面都表现出很大的一致性。”说明铜奔马的生物原型与青海的浩门马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自汉代以来,河西、青海等地的汉羌民族用本地的良种马与中亚的汗血马交配。培育出了像出土的铜奔马那样的良马。在东汉前后,这种青海骏马即“青海骢”早就名誉中外。
据史记载:隋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巡幸西平、大通,闻“青海骢”是龙种,派人便在海心山牧马,以求龙种。龙种。即青海骏马。《周书·异域志》:“青海周回千余里,海内有小山。每冬冻合后,以良牝马置此山,至来春牧之,马皆有孕。所生龙驹,号为龙种。当年隋炀帝求龙种,杲能逐电又追风”逐电、追风,形容马奔驰之快。北齐刘昼《刘子·知人》“故孔(九)方程之相马也,虽未逐电、追风,绝尘灭影,而迅足之势,固已见矣”。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高都护骢马行》中有写到:“腕促蹄高如踣铁,交河几蹴曾冰裂。五花散作云满身,万里方看汗流血。长安壮儿不敢骑,走过掣电倾城知。青丝络头为君老,何由却出横门道。”腕促蹄高:腕节短粗,蹄子高厚,这是良马的标志。《相马经》:“马腕欲促,促则健;蹄欲高,高则耐险峻。”促:短粗;高:厚。踣铁:形容马蹄坚硬,踏地如同碰击一样。踣:踏踩。交河:在今新疆雏吾尔自治区吐鲁番西。蹴:踩踏。曾冰:层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