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讲 科举 一、什么是科举 二、科举前的选官制度 三、科举的产生与发展 四、科举制度的影响 一、什么是科举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二、科举前的选官制度 三、科举的产生和发展 (一)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 “隋氏罢中正,选举不本乡曲,故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人不土著,萃处京畿。……五服之内,政决于王朝,一命免拜,必归吏部。” ——《通典·选举五》 进士科的设置 “古之取士,实异于今。……自七国之季,虽杂纵横,而汉代求才,犹征百行。……魏氏取人,犹爱放达。晋、宋以后,只重门资。 ……开皇中,李谔论之于文帝曰“‘魏之三祖,更好文词,忽人君之大道,好雕虫之小艺。 ……代俗以此相高,朝廷以兹擢士。故文笔日烦,其政日乱。’帝纳李谔之策,由是下制,禁断浮词。 ……炀帝嗣兴,又变前法,置进士等科,于是后生之徒,复相效仿。” ——《旧唐书·薛登传》 (二)唐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完备 2.武则天——科举在选官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3.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主要内容 (三)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 1.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范围 2.宋代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 3.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誊录 4.宋代科举在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改革 (1)州试 主考官:州通判 进士科 州录事参军 其余各种考试 限考人员:凡是家中高祖以内有犯死罪的“及诸不孝、不悌、隐匿工商异类、僧道归俗之徒”,都不准参加考试。另外,身体有残疾者也不得报考。 “士不还乡里而窃户他州以应选者,严其法。” “中格者,第其甲乙,具所试经义,朱书通、否,监官、试官署名其下 ” ——《宋史·选举志》 (2)省试 时间:春季 主考官:六部尚书或翰林学士担任,系皇帝临时差遣。 对考生要求: (3)殿试 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开始把殿试录取的进士分为三甲,即赐进士及第、赐进士出身、赐同进士出身三个等级。 宋真宗 《亲试进士条例》 (试卷) 编排官 封弥官 用印官 考官 封弥官 复考官编排官 皇帝 “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 ——《宋史·选举志》 (1071年)“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以经义、论、策试进士。”——《续资治通鉴》 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床前读。 (四)元朝—科举制度的暂停时 (五)明朝—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 (六)清朝—科举制度的灭亡 四、科举制度的影响 * * 1.世官制时代 初期 夏、商 约前21世纪—— 前11世纪 发展 西周 约前11世纪—— 前770年 衰落 春秋、战国 前770年——前221年 南北朝 两晋 三国 秦汉 2.察举制时代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摭言》卷十五 1.唐太宗推动科举制发展 进士 明经 制科(制举) (皇帝临时下诏) 科举 常科 (每年一次) 长安二年(公元702)创立武举科 载初元年(公元689)亲自在洛城殿策问贡人,开后世殿试的先例。 “时(指开元间)海内和平,士有不由文学而进,谈者所耻。” ——《全唐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