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屈莱:一株属于苏雪林的花.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千屈莱:一株属于苏雪林的花   摘要:如果说千屈莱是湖畔迷路的孩子,它的孤寂与执著、特立独行与感性深深地打动了爱尔兰人的心灵,那么苏雪林就是文坛迷路的孩子,她迷失在自己矛盾而纠葛的情绪与理念之中,她孤独而又洋溢着属于自己的那份傲气,她是既一个独立于文坛之外的特立独行的孩子,又不知不觉地身处于那个时代的文学潮流之中,坚守着自己的意志,回忆着心中的那份期许,维护着属于自己的那方天地。   关键词:苏雪林;千屈莱;性格矛盾;思想孤独;特立独行;感性气息   【中图分类号】G640   纵观苏雪林的一生,充满着矛盾与坚守。她木讷内向,却文字优美;她勤俭吝啬,却愿意帮助危难中的他人;她看似幼稚好动,却在抗战时将50两黄金捐给抗日将士;她出走大陆,却亲立遗嘱愿死后骨灰抛洒故土。正是这些复杂的经历与感性的自身才勾勒出了一个完整的苏雪林。   每每想起苏雪林,忆起她的人格与作品,我的脑海中便不知不觉地浮现出千屈莱的影子。不是群生植物,仅掺杂在其它植物丛中单株单株地生长,被爱尔兰人称为湖畔迷路的孩子的千屈莱,孤独且忧愁,特立独行而又充满感性。苏雪林便是生长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株千屈莱,一株充满矛盾与感性的千屈莱。   一、千屈莱之矛盾   苏雪林的一生都是矛盾的,这既有家庭的烙印,也有社会的影响,更有其个人性格的因素,她的一生我行我素、率性而为、不知进退,她一生的成败得失可以说都与她的性格是息息相关的。这正似千屈莱,虽夹杂在众多植物当中,却仍然拥有着自己的一方天地,即使它自己也无法保障是否会有一天与周围的众多植物零零点点地融为一体,直到失去自我。   (1)性格矛盾苏雪林   苏雪林曾在自己自传的序言中这样写道:我是一个自卑感相当重的人,不重视自己的为人及自己的作品,本书也曾述及......况一个具有历史价值的人,才有资格写自传,像我这种庸碌卑微的人也来灾梨祸枣,岂不笑掉人的大牙,还是免了罢。这里的庸碌卑微,实在是自谦之语,而自卑感相当重,则也显示出作者没能真正肯定自我价值的一种历史心态。只有在文中表现对自己的屈赋研究的态度的时候不以寻常视之,珍爱有加。这时她会充满一种无比坚定的信心宣称:现世虽无知者,我将求知音于五十年、一百年之后。即五十百年以后仍无人赏识,那也无妨,文章千古事只须吾书尚存,终有拨云见日的时候!谈及自己的屈赋研究,苏雪林便从一个自卑的庸碌卑微之人,转眼变成了一个自信坚定、豪气干宵之人。[1]在苏雪林的内心深处,实际上存在着两种互相矛盾的自我价值认知方式,一种是超过自谦程度的自我否认,而另一种便是充满自信的自我肯定。   (2)情感矛盾苏雪林   在情感方面,苏雪林是现实而充满幻想的,她一方面想要挣脱自己既定的婚姻轨迹,为生活中的些许过客而心动流连,另一方面又看似甘愿地束缚于自己那段早已名存实亡的婚姻生活长达36年之久。苏雪林与张宝龄的婚事是在她14岁那年由祖父做主定下的,从订婚到结婚的14年中,苏雪林曾以上学、读书、留学等理由推迟婚姻的到来,但却没有想过要彻底地终止婚约。也许她是因为对母亲的爱与尊崇才默默抛开了离婚的念头,不过在苏雪林的母亲离开人世之后,家庭的压力大大减轻,苏雪林却转而坚持保留这场名存实亡的婚姻,就有些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了。当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出现了某些偏误时,苏雪林首先努力的方向不是纠正,而是顺应并强化,以期在这个过程中为自己的言行找到合适的理由。   二、千屈莱之孤独   在安徽黄山脚下风光旖旎的太平湖,湖北岸黄山区的永丰乡有个名叫岭下苏家的山村。偏僻的村子虽小,却因为出了名扬海峡两岸的才女苏雪林,也因为苏雪林选择了归葬故里,而渐渐地为人所知。苏雪林是孤独的,她的这份孤独不光体现于她的经历,也体现于她的追求当中,不过所幸,她在孤独的最后,最终回归到了故乡的怀抱。   (1)思想孤独苏雪林   苏雪林是五四以后出现的才华横溢的女作家之一。冰心曾说:记得五四时代,我们的前辈有袁昌英和陈衡哲先生,与我们同时的有黄庐隐、苏雪林和冯沅君。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也应该有苏雪林的一席之地。苏雪林虽然是五四时期的作家,并且以五四人自诩,但是却背负着沉重的旧传统的包袱,这无法摆脱的旧传统和封建思想体现于她的人生观和文学观。[2]   苏雪林的母亲14岁嫁到苏家,祖母是一位典型的封建大家长,贪图享乐并虐待媳妇,而她的母亲自幼好听忠孝节义的故事,立志要做一个完人,所以在祖母的高压下养成绝对的服从性,也磨练出无数伺候尊长的才能。苏雪林说:那个时代社会正被一种强大无比的势力笼罩着,压制着,统治着,压得人气也喘不过来。那股势力就是所谓旧礼教。它弥天际地,无所不包,使受之者反抗无从,动弹不得,若非亲自经历过的人,谁能知道,无怪都视为天方夜谭了。苏雪林既对旧礼教痛恨,但她的态度又是极其暧昧和矛盾的。她虽痛恨祖母的残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