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补课”.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蒙牛“补课”   “调整一个公司高毛利产品的结构,每个公司都会做,蒙牛也会。”5月20日,内蒙古总部的一间会议室里,蒙牛总裁孙伊萍轻描淡写地对《中国企业家》说。   1个月后,这句看似不经意的话,变成了一桩标的为113亿港元收购事件的先声。   一年时间,四桩并购合作,蒙牛依然在为弥补品牌信誉和自身短板买单。继之前与爱氏晨曦、现代牧业、达能的三起合作后,这一次,为了弥补奶粉业务不足,它买下了雅士利(01230.HK)。 蒙牛近年合作收购案   6月18日,蒙牛乳业与雅士利国际联合宣布,前者向雅士利所有股东发出要约收购,并获得控股股东张氏国际和第二大股东凯雷亚洲基金全资子公司CA Dairy接受要约的不可撤销承诺,承诺出售合计约75.3%的股权,其中51.3%来自张氏国际。   根据公告内容,雅士利的股东将就每股股票获得两种选择:每股3.50港元的现金;或者每股2.82港元的现金加上0.68股由蒙牛乳业专门为持有雅士利股票而设立的非上市控股公司蒙牛国际的股票。鉴于张氏国际和CA Dairy分别接受了“现金+股份”方案和现金收购方案,蒙牛共需为此次交易支付113亿港元。以3.5港元现金收购价来说,较雅士利6月11日在联交所报出的收盘价每股3.2港元溢价9.4%。   这笔交易是迄今为止中国乳业规模最大的一次收购。有趣的是,在蒙牛达成收购协议前,最有可能买下雅士利的,是蒙牛同城对手伊利。曾有匿名短信指其报价达4.8港元每股,远高于蒙牛的报价。“伊利的报价据说高出蒙牛10亿港元。”一位知情人士指出,最终,却花落蒙牛。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并购的背景,乃是乳业新政下的全行业洗牌导致。 无奈出售   6月20日,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工信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要求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须具备自建自控奶源,同时严禁进口大包装婴幼儿配方乳粉到境内分装。这两条,对雅士利无异于致命一击。   “这个规定,意味着买大包粉贴牌加工的模式进入死胡同了。”上海铂洋营销咨询公司总经理佟显永说。要知道,没有自有奶源的雅士利,正是以100%进口大包装奶粉在国内分装为生产模式。这被视为雅士利不得不出售的关键原因。   卖掉雅士利,可谓是创始人张利钿兄弟的无奈之举。   这家成立于1983年,从珠三角起家的乳业公司,2008年曾是中国市场奶粉销售冠军(中外资品牌合计)。2010年在香港上市。公司拥有雅士利和施恩两个奶粉品牌,在广东潮州市和广州市、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山西朔州市、河南郑州市设有5个大型生产基地。旗下现有经销商超过1500家、零售点10万多个。   在经历三聚氰胺和施恩奶粉被指“假洋鬼子”事件后,雅士利业绩大幅下滑,现只有6.3%的比重,排在贝因美、伊利之后,居于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本土企业第3位。2011年,其销售陷入停滞,销售收入仅增长0.1%,净利润降低近40%。虽然业绩在2012年有所好转,营收同比增长24%、达到36.55亿元,净利润也增长了53%,但比起它在2008年即已实现产值38亿元的表现,业绩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   然而,彼之毒药,我之蜜糖。雅士利的困顿,恰好为奶粉业务一直没做起来、有意寻找收购对象的蒙牛提供了扩展婴幼儿奶粉市场的“快速通道”。   奶粉尤其是婴幼儿奶粉,是乳品行业利润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产品之一,目前婴幼儿奶粉整体的毛利率为30%-40%,液态奶产品毛利率约20%。伴随中国市场消费水平提高,香港、新西兰等市场限制奶粉出售,中国奶粉市场的整体前景可期,作为中国第二大乳品企业的蒙牛自然不能放弃这个机会。   但现实残酷。在蒙牛,液态奶(包括常温奶、乳饮料和酸奶)几乎成为这家公司生产的全部产品。2012年蒙牛销售收入323亿,其中液态奶的销售收入占到总收入的将近90%,而奶粉和奶酪等产品的销售额仅为5.72亿元,只占蒙牛总收入的1.6%。   根据工信部6月18日在食品安全周会议上披露的数据显示,全国有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127家,年产量约60万吨。目前国内奶粉产量居于前5名的企业,按顺序依次为伊利6.42万吨,完达山3.3万吨,飞鹤3.31万吨,福建明一2.9万吨,雅士利2.58万吨。位居中国乳业第二把交椅的蒙牛,奶粉产量仅有4758吨,排名第十。从市场份额看,蒙牛1.5%的数字,也远不及其最大竞争对手伊利的11%。   实际上,中粮入主蒙牛后,新总裁孙伊萍将“补课”作为“新蒙牛”的首要课题。抓质量管控、上游奶源,努力提升蒙牛品牌的同时,暂缓对短期业绩的追逐,也令蒙牛业绩落在了伊利后面。去年,蒙牛出现数年来的首次业绩下降,营业收入下滑3.5%至360亿元,而伊利的营收却上升12%,达到419亿,这相当于两个三元的差距。   更严峻的问题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