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本道德教育理念的理论结构与儒家思想作用之分析.doc
日本道德教育理念的理論結構與儒家思想作用之分析
梁 忠 銘
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摘要】
日本道德教育理念的理論結構可以用公共事務性格(公德)對私人事務性格(私德)為橫軸,並以橫軸區分為戰前(1945以前)與戰後(1945以後)兩大分界線。另外以神權思想對人本思想為縱軸,再以公德私德概念與神聖人俗的思想描繪出道德教育理念的四個類型:I忠君愛國型、II崇神敬祖型、III奉公滅私型、IV 立身出世型。這四種類型基本上同時存在,但隨著國家與社會的發展,而偏向某種型態的發展。同時再以道德教育內涵的變遷為內面結構,描繪出構成日本道德教育的外層(形式)與內核(實質)的雙重理論結構,其結果歸納出日本道德教育理念的理論結構呈現出三點特質:
(一)戰前偏重於神權思想,戰後偏重於人本思想的理論結構。
(二)戰前重公德輕私德,戰後輕公德重私德的理論結構。
(三)外(形式)方內(實質)圓的雙重理論結構。所謂外方內圓也就是說在表面形式上,日本戰前與戰後其道德教育的理論結構方正有序、條理分明。但是內面實質上,即使是其基本的思想在戰前為儒家思想,在戰後為歐美思想的體系,兩者雖然為截然不同的思想體系,卻呈現出圓融貫通、互為表裏的結構特質。
上述特質影響日本的社會文化甚深,一般來說日本的社會文化具有相互競爭但講求協調,在對立中尋求共識,減少不必要的內在消耗,尋求最大的共同利益,造就安定的社會以利國家的持續發展。
這或許是我們在強調學習西方民主式的社會體制與理念當中,對於日本詮釋儒家思想的實用意義方式,融入學校道德教育的方法,應是值得我們加以深思之處。
關鍵字:日本教育、道德教育、儒家思想、教育理念
The Influence of Confucian Thought on the Theoretical Structure of Japanese Moral Educational Ideal
Chung-Ming Liang
ASSOCIATE PROFESSOR
The theoretical structure of Japan educational concept present three characteristics:
It valued the theocratic thought before 1945, but after 1945 it turned to the humanitarian one.
It valued the public morality before 1945, but after 1945 it valued the personal one more.
It develops the double theoretical structure—orderly form and unified substance, which means in the outward appearance, Japanese moral education, whether before 1945 or after that, presents an orderly theoretic structure. But in the inward substance, Japan moral education integrated the Eastern Confucian thoughts(the base of thought before 1945)and the Western thoughts(the base of thought after 1945) into the unified ones.
The above three characteristics deeply influence Japanese social culture. Japanese society values not only mutual competition but also coordination. That means people in Japanese society always try to find the consensus under the adverse circumstance in order to avoid the unnecessary conflicts over domestic affairs and to derive the maximum public benefits. Finally what they do creates a stable society to promote the incessant growth of thi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领导力与管理沟通PPT课件(共19章)第8章 书面表达.pptx VIP
- 2025年农村公路路面改造以工代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新大纲.docx VIP
- 江苏省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审计表解读 2025年1月2日.pptx VIP
- 领导力与管理沟通PPT课件(共19章)第7章 口头表达.pptx VIP
- 2024版精简范本房屋买卖合同起诉状.docx VIP
- 领导力与管理沟通PPT课件(共19章)第2章 领导力解读.pptx VIP
- 2024-2025学年初中信息技术(信息科技)七年级全册河北大学版(2012)教学设计合集.docx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pptx VIP
- 领导力与管理沟通PPT课件(共19章)第16章 客户沟通.pptx VIP
- CH∕T 9017-2012 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库规范.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