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doc
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一、自然条件概况
(一)地理位置
敦煌市地处甘肃省西北部,位于东经92°13′-95°30′,北纬39°53′-41°35′。东西分别与瓜州县、肃北蒙古自治县和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相接。敦煌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点,东有三危山,南有鸣沙山,西面是沙漠与罗布泊相连,北面是戈壁,与天山余脉相接。
(二)地貌
敦煌地势南北高,中间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平均海拔不足1200米。全市总面积3.12万平方公里,其中绿洲面积140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5%,被沙漠戈壁包围,故有“戈壁绿洲”之称。
(三)气候特征
敦煌市气候干燥,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年平均降水量39.9毫米,蒸发量2486毫米,全年日照时数为3246.7小时。这里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多风,夏季酷暑炎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为9.4℃,月平均最高气温为24.9℃(7月),月平均最低气温为-9.3℃(1月),极端最高气温为43.6℃,最低气温-28.5℃,年平均降雨量39.9毫米,蒸发量2490毫米,年平均无霜期142天,属典型的暖温带干旱性气候。
(四)资源
1、气候资源
敦煌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昼夜温差大,是甘肃省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和瓜果之乡。敦煌大气透明度高,地势平坦开阔,是中国太阳辐射量最高的区域之一,全年日照时数3257.9小时,日照百分率达75%,年太阳辐射量6882.57兆焦耳/平方米,日平均太阳辐射量为18.86兆焦耳/平方米,发展光电产业潜力巨大。敦煌四季多风,风能资源丰富,北湖地区7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6.91米/秒,平均风能密度379.92瓦/平方米,主导风向西北风,风速平衡,是风力发电的理想区域。
2、水资源
敦煌绿洲由党河滋润。发源于祁连山的党河,全长390公里,流域面积1.68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3.28亿立方米,是敦煌重要的水利命脉,敦煌人民的母亲河。境内除党河外,地面水还有西水沟、东水沟、南湖泉水区,泉水总溢出量为3.14立方米/秒,年径流量9902.3万立方米。
3、土地资源
敦煌市耕地面积32万亩,草原面积57万亩,天然林面积119万亩,另有可垦荒地406万亩。由于光照资源丰富,土质肥沃,灌溉条件好,适合各种植物生长,主要农作物有棉花、西瓜、甜瓜、蔬菜小麦、玉米等,出名的野生药材有锁阳,枸杞,罗布麻,甘草等。
4、矿产资源
截止到2004年,敦煌市境内共发现的矿种26个,矿产地105处。其中:金属矿产地8处;非金属矿产地97处。已知矿产地中构成矿床的有3处。其中:大型矿床1处即方山口钒矿;中型矿床2处方山口磷矿和青墩峡花岗岩矿;小矿点102处。从探明的矿产储量情况看,优势矿产有钒、磷、花岗岩、石灰岩、芒硝、砂石等。已开办各类矿山企业53户,现已形成有色、黑色、化工、建材四大工业门类。敦煌市方山口有磷、钒、铀矿产资源,矿区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2公里,面积30平方公里,五氧化二钒金属储量128万吨,磷矿矿石储量1628万吨,铀矿D级储量82万吨。
二、历史沿革
1、隋朝之前
敦煌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早在原始社会末期,中原部落战争失败后被迁徙到河西的三苗人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以狩猎为主,开始掌握了原始的农业生产技术。
夏、商、周时,敦煌属古瓜州的范围,有三苗的后裔,当时叫羌戎族的在此地游牧定居。敦煌地区发现游牧民族留下的许多岩画。
战国和秦时,敦煌一带居住着大月氏、乌孙人和塞种人。后大月氏强盛,兼并了原来的羌戎。战国末期,大月氏人赶走乌孙人、塞种人,独占敦煌直到秦末汉初。
西汉初年,匈奴人入侵河西,两次挫败月氏,迫使月氏人西迁徙于两河流域(锡尔河、阿姆河)。整个河西走廊为匈奴领地。汉武帝继位后,于建元二年(前138年),首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联络月氏、乌孙夹击匈奴。汉元鼎二年(前115年),张骞二次出使西域,开通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
汉武帝于元狩二年在河西设置了酒泉郡和武威郡。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又将酒泉、武威二郡分别拆置敦煌、张掖两郡。又从令居(今永登)经敦煌直至盐泽(今罗布泊)修筑了长城和烽燧,并设置了阳关、玉门关,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敦煌成为中西交通的“咽喉锁钥”。当时的敦煌疆域辽阔,统管六县。西至龙勒阳关,东到渊泉(今玉门市以西),北达伊吾(今哈密市),南连西羌(今青海柴达木)。
魏晋时期的河西地区先后建立了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等封建政权。前凉张骏时期,曾改敦煌为沙州。公元400年,李高[注:为日下一高]据敦煌称王,建立西凉国。敦煌有史以来第一次成为国都,以后亡于北凉。凉州成为中国北部的文化中心,敦煌又是凉州文化的中心,名流学者代不乏人。
十六国时期,群雄逐鹿中原,河西成为相对稳定的地区。中原硕学宿儒和百姓逃往河西避难,带来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