酮康唑软膏辅料工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硬脂酸 十八碳直链饱和一元酸, 结构式 烷酸。硬脂酸是白色晶体,熔点71.2℃。沸点376.1℃。不溶于水, 溶于热乙醇、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硬脂酸具有一般羧酸的化学性质。 硬脂酸是组成油脂的几种主要长链脂肪酸之一。它以甘油酯的形式大量存在于各种脂如牛、羊、猪脂肪,可可脂、牛乳脂中。一般植物油中均含有硬脂酸,但含量较少。硬脂酸用于润滑剂,软膏基质 硬脂酸主要来源于各种油脂。将脂类皂化、酸化、分离后得白色晶状硬脂酸。 工业品呈白色或微黄色颗粒或块,为45%硬脂酸与55%软脂酸的混合物,并含有少量油酸,略带脂肪气味。工业品分一级(旧称三压,经过三次压榨)、二级(旧称二压,经过二次压榨)和三级(旧称一压,经过一次压榨或不经过压榨)。是以硬脂酸为主并含有软脂酸等的混合酸。一级和二级硬脂酸是带有光泽或含是晶粒的白色蜡状固体。三级硬脂酸是淡黄色蜡状固体。 工艺一:以牛油为原料,经硫酸法或加压发分解,将游离出来的脂肪酸在30~40℃ 下,经水压法除去棕榈酸及油酸后,再溶于乙醇中,然后加入醋酸钡或醋酸镁,则沉淀出硬脂酸盐,再加稀硫酸,以游离出硬脂酸,过滤取之,在乙醇中重结晶,即得纯品。(一般工业生产方法) 工艺二:混合脂肪酸用低温分段分离法析出而得。(对设备的要求较高) 工艺三:将油酸氢化制得。(固体酸转化为工业硬脂酸) 固体酸融化后加入氢气、催化剂反应后分离出催化剂,蒸馏成型。 单硬脂酸甘油酯 白色蜡状薄片或珠粒固体,不溶于水,与热水经强烈振荡混合可分散于水中,为油包水型乳化剂。能溶于热的有机溶剂乙醇、苯、丙酮以及矿物油和固定油中。凝固点不低于54℃。 制法:氢化棕榈油与甘油反应经分子蒸馏精制制得 一、直接酯化。以脂肪酸和甘油为原料,按摩尔比1∶1~1∶3在碱催化剂(NaOH)存在下,直接酯化,反应温度 190~200℃,产品中单酯为30%~40%。 二、酯交换法。以油脂与甘油为原料,在催化剂氢氧化钠作用下,经加热180~250℃进行酯交换反应,产品中单酯为40%~50%。 三、磷酸中和法。以油脂和甘油为原料,在氮气流中加热至200~220℃,反应完成后,用磷酸中和,冷却至90℃,除去游离的脂肪酸后,再在150℃下短时间加热,除去杂质及挥发性物质。 四、溶剂法。以甘油和脂肪酸为原料,以二烷为溶剂,以硫酸为催化剂,在100~105℃ 下直接酯化,产品单酯含量78%。 五、高温硼酸络合物法。以甘油和脂肪酸为原料,以脂肪酸丙二醇络硼酸酯为催化剂,在260℃下直接酯化,反应完成后,以苯为萃取剂进行提纯。 六、生物法。以甘油、脂肪酸为原料,以胰酶为催化剂进行反应。上述方法的产品均为单酯、二酯的混合物,如欲制得单酯,再将混合物进行分子蒸馏。 后处理的关键是如何把混合硬脂酸甘油酯中的单硬脂酸甘油酯蒸馏出来。 分子蒸馏的应用 常温下呈固态或黏性很大的物质的分离 该类物质如硬脂酸单甘油酯、丙二醇甘油酯等。以硬脂酸单甘油酯的生产为例,原料经酯化后一般含有40%左右的单甘油酯,其他成分有双甘油酯、三甘油酯、甘油以及硬脂酸等物质,若不对单甘油酯进行精制,则其乳化效果不好,价值也不高,而经过三级分子蒸馏精制,可以获得90%以上纯度的单甘油酯,从而提高其使用效果及附加值。 甘油 生产方法按原料来源不同,甘油的工业生产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以天然油脂为原料的方法及以丙烯为原料的合成法,所得甘油分别俗称为天然甘油和合成甘油。 无色粘稠性液体。有甜味,甜度约为蔗糖的百分之六十。有吸湿性。同时也能吸收二硫化碳、二氧化硫、氰化氢和硫化氢。在自然界广泛以酯的形式存在,在某些植物油中也有游离存在者。在低温下为斜方晶系片状结晶。含水量的多少,严重影响其冰点,例如10%时,冰点为-1.6℃、30% 时-9.5℃、50%时-23.0℃、66.7%时-46.5℃, 80%时-20.3℃,90%时-1.6℃。相对分子质量 92.11。相对密度1.2613 制法:①以丙烯为原料,与氯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氯丙烯,再与次氯酸反应,生成二氯丙醇,再与石灰乳在60℃下反应,脱氯化氢,生成1-氯-2,3-环氧丙烷,水蒸气蒸馏后,再缓慢加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就生成产物。浓缩、脱盐后,精馏,可制得产物。 ②丙烯氧化法。以丙烯为原料,在氧化铜催化剂作用下,进行氧化,生成丙烯醛,然后在异丙醇中,在氧化镁和氧化锌作用下于400℃加氢,生成丙烯醇,再在氧化钨作用下,在60~ 70℃下与过氧化氢反应,可制得[1]。 ③过醋酸法。以丙烯为原料,在室温下,在无水惰性溶剂中,用过醋酸氧化,生成环氧丙烷,再在磷酸锂作用下异构化,生成丙烯醇,再次与过醋酸反应,生成环氧丙醇,即缩水甘油,将此水解,可制得[1]。 ④丙烯醛法。以丙烯为原料,与硫酸加成,生成硫酸氢异丙酯,然后加热水解,制得异丙醇;以丙烯为原料,进行

文档评论(0)

精品ppt.wor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