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究霉菌的筛选及其产生纤维素酶的最适Ph值.doc
探究霉菌的筛选及其产生纤维素酶的最适Ph值
及温度条件
一.实验目的
纤维素酶(EC 3. 2. 1)是一类可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棉纺、环保及可再生资源利用等领域的酶制剂。探究霉菌高效生产纤维素酶的适宜条件可以为工业生产创造有利条件。有利于开发微生物产物的市场经济。
二.实验原理
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很多。既有好氧性微生物,也有厌氧性微生物;既有细菌,也有放线菌和真菌。许多真菌具有很强的纤维素分解能力。其中主要有木霉、镰刀霉、青霉、曲霉、毛霉、葡萄孢霉等属的一些种。在森林的枯枝落叶中,占优势的纤维素分解菌是担子菌。在潮湿土壤中,真菌也是纤维素分解的优势菌群。 普通纤维素酶的最适作用温度多为45~65℃,Ph值为8.0。而产生纤维素酶的霉菌的生长最适温度为28~40℃,Ph值为7.0以下
三.实验用到的基本技术
微生物筛选、分离、提纯技术,无菌培养技术、摇瓶培养技术,刚果红染色法等(见参考资料)
四.1.实验仪器
250 mL锥形瓶、无菌称量瓶、药匙、1 mL和10 mL的移液管、天平、摇床、温度计、无菌培养皿、涂布器、1 mL移液管,装有9mL无菌水的20 mL大试管,温箱等。
2.实验药品和试剂
蒸馏水,酸碱试剂,土样
五.实验步骤
1.土样采集?
土样的采集要选择富含纤维素的环境(落叶堆积,阴暗潮湿的环境),这是因为在纤维素含量丰富的环境,通常会聚集较多的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采集土壤下5~25cm出的土样(最好有可见菌丝)如果找不到合适的环境,可以将滤纸埋在土壤中,过一个月左右也会有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生长。
2.选择培养?
培养基的制备参照课本旁栏中的比例配制。在250 mL锥形瓶中装入30 mL培养基,用8层纱布做成瓶塞,将瓶口塞紧,再在瓶塞外包裹两层包装纸(或报纸),用线绳扎紧,在121 ℃下高压蒸汽灭菌20 min。
选择培养的操作:称取土样20 g,在无菌条件下加入装有30 mL培养基的摇瓶中。将摇瓶置于摇床上,在30 ℃下振荡培养1~2 d,至培养基变混浊。此时可以吸取0.1 mL培养液进行梯度稀释和涂布平板,也可以按课本中所述,重复选择培养的步骤一次,然后再进行梯度稀释和涂布平板。
3.刚果红染色法分离
培养基的制备参照课本旁栏中的比例配制。在500 mL三角瓶中装入200 mL培养基,在121 ℃下高压蒸汽灭菌20 min。
倒平板操作:将灭菌后的固体培养基熔化,按无菌操作的要求,在无菌的培养皿中倒入15~20 mL培养基,凝固后待用。
制备菌悬液:按照本专题课题1的稀释操作方法,将选择培养后的培养基进行等比稀释,稀释最大倍数至106。
涂布平板:将稀释度为104~106的菌悬液各取0.1 mL,滴加在平板培养基上,用涂布器将菌液涂布均匀,在30 ℃倒置培养,至菌落长出。每个稀释度下需涂布3个平板,并注意设置对照。
4.菌株形态学观察
取2 5℃培养4~6 d 的菌株Z 6 进行革兰氏染色、荚
膜染色,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形态。
5. 探究真菌产生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
将菌株种子液分别以2 % 的接种量接入培养基中,分别在1 0 、1 5 、2 0 、2 5 、3 0 和3 5、40、45、50、55、60、65 ℃下摇床培养32h.
分别将培养后的菌株接种到等面积的棉织品布块上,每隔一小时记录布块的变化情况。
6.探究真菌产生纤维素酶的最适Ph值
将菌株种子液分别以2 % 的接种量接入培养基中,分别在Ph值为9.0 、8. 0 、7.0 6.0、5.0、4.0、3.0时摇床培养32小时
分别将培养后的菌株接种到等面积的棉织品布块上,每隔一小时记录布块的变化情况。
7.统计实验数据并绘制相应图表
六.实验结果分析和实验结论
七.实验注意事项
补充:参考资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当代中国外交》课件.ppt VIP
- 病情观察与危重患者的护理ppt.pptx VIP
- DB65T 2155-2004白斑狗鱼规范要求.docx VIP
- T_CCSAS 007-2020 化工企业变更管理实施规范.pdf VIP
- 武汉大学普通天文学课件第3章天文观测与天文测量.pptx VIP
- 灯光音响舞台机械施工组织方案2.doc VIP
- 车门密封条消耗能量计算.pdf VIP
- 专题08 文学类文本阅读 -【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湖南长沙专用)(含解析版).docx VIP
- 建筑行业工作总结ppt汇报.pptx VIP
-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2.5相貌各异的我们(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