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莉--不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的影响.docVIP

余莉--不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的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的影响 余莉 指导老师:王芳 摘要:本文以3个青贮玉米品种为材料,观测了6种种植密度下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和几个农艺性状,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下新疆青贮玉米生物产量的变化趋势,探索适合新疆青贮玉米的最佳种植密度。得出结论,种植密度在8.0万株/ hm2~8.75万株/hm2之间,不仅可以获得较高的生物产量,而且有利于生产出优质青贮玉米饲料。 关键词:青贮玉米;种植密度;农艺性状;生物产量 Effect of Planting Densities on organism Yield of Silage Corn Yu Li Tutor: Wang Fang Abstract: Three silage corn varieties were tested in six planting density to study the variation on biological yield and agronomic traits, analyzes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y for xinjiang silage corn the change trend of biological yield, to explore the best planting density silage corn in xinjiang. The result s indicated,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varieties in forage qualities, the conclusion that planting density between 80000 plants/hm2 with 87500 plants/hm2, not only can obtain higher biological yield, but also to producing the highest quality of silage corn feed. Key words: silage corn; Planting density; Agronomic traits; Biological yield 青贮玉米是一种优良的饲料作物,生物产量高、生长周期短、适口性好、饲用价值高。采用鲜嫩的玉米茎叶和果穗利用微生物的厌氧发酵制作成青贮玉米饲料,可长期保存,品质优良,营养损失少,适口性好,可长年供应,节省饲料用粮,降低饲养成本,是发展畜牧业,特别是养牛业的基础饲料[1]。 近年来新疆畜牧业快速发展,饲料玉米需求大幅度上涨[2],青贮玉米种植面积也在逐年增加,但是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却不高,极大地影响农牧民的种植积极性。影响青贮玉米品质的因素很多,不同的青贮玉米品种,营养品质差异很大,栽培技术和外界环境[3],例如,种植密度、土壤肥力、温度、光照强度、氮肥施用量、播种期以及收获期等都会影响青贮玉米的品质。因此,在相同的水肥条件下,采用合适的种植密度是提高青贮玉米营养品质一个有效的途径。探索出适合新疆青贮玉米的最佳种植密度,对新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 料   供试材料有三个品种,分别为新青1号[4]、新实多3号和康地种业选育的康地1551。 1.2 试验设计   每个品种设置6种密度,分别为5.75万株/ hm2 ,6.5 万株/ hm2, 7.25 万株/ hm2,8.00万株/ hm2,8.75 万株/ hm2和9.50 万株/ hm2 。田间种植采用随机区组法,每个处理8行区,行长7m,行距为70cm,小区面积29.4m2,,3次重复。田间测定小区株数、株高、茎粗和生物鲜产量 ,随机取10株样品测单株干(鲜)重。主要测定性状按国际标准方法[5]进行,其中生物产量的测定在乳熟末期至蜡熟初期从每个小区中部随机选取20m2,全部从茎基部3cm处割下,测定其地上部的生物产量[6],进而计算小区产量,以小区平均数为单位进行数据分析。 1.3田间管理 试验地设在吉木萨尔县科技示范园内,前茬作物为玉米,肥力均匀,土质较好,为保证土壤肥力一致,底肥一次性施入磷酸二铵225kg/hm2和尿素150kg/hm2,拔节期追施尿素150kg/hm2。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密度对青贮株高和茎粗的影响 表2-1 不同密度对青贮玉米株高和茎粗的影响 农艺性状 品种 密度(万株/hm2) 平均变化数 5.75 6.5 7.25 8 8.75 9.5 株高(cm) 康地1551 334 339 340 340 344 347 8 新青1号 302 308 305 308 305 311

文档评论(0)

cxmckat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