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室同步化治疗儿童难治慢性心力衰竭.pdfVIP

左室同步化治疗儿童难治慢性心力衰竭.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七届全国,J,JL心血管疾病学术会议 大会发言 片对比观察。 结果①除第2周外第4、第6周时右室横径、三尖瓣反流速度、肺动脉压力在各组之间均 有统计学差异(P0.01)。②Gl组心肺组织病理切片可见中小动脉中膜明显增厚和小动脉 肌化,部分肺组织远端小动脉闭塞,肺泡内可见心衰细胞,右室心肌细胞肥大伴纤维组织增 生,炎细胞浸润明显。G2、G3组与GI组相比具有较轻的病理变化,其中G2组接近正常。 结论瑞舒伐他汀可减缓肺动脉高压致右心衰的进展过程。 63.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小儿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 孙裕平王文棣马少春王丽燕乔凌燕张丽娉 青岛市儿童医院内一科,266000 目的探讨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fattyacid-bindingprotein,h-FABP)在 heart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failure,CHF)患儿中的改变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 方法选择住院CHF患儿36例作为观察组,包括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16例,扩张型 心肌病20例,心衰程度评估参照改良Ross评分法;同时选择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 血浆h.FABP浓度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并以心脏超声心动图测量心脏指数 (CI)、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及左室射血分数(L、,EF)。 结果CHF患儿血浆h-FABP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尸O.01),心衰程度越重, 呈明显负相关(均PO.01)。 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儿的血浆h-FABP浓度明显升高,和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高度相 关。血浆h-FABP浓度可作为评估心力衰竭及其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 “.左室同步化治疗儿童难治慢性心力衰竭 曾少颖石继军杨平珍李渝芬张智伟庞程程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儿科,510100 目的探讨通过左室同步化治疗由于左室不同步运动导致的心力衰竭患儿的方法。 第十七届全国d,JL心血管疾病学术会议 大会发言 方法①3例因缓慢心律失常植入起搏器,电极导线植入位置在右室心尖部,其中2例 是单腔起搏器,起博模式为:VvlR,l例是双腔起搏器,起博模式为:DDD。植入起搏器 2.7年后出现慢性心力衰竭,EF平均为28.3%,单腔起搏器通过植入右房和左室电极,双腔 起搏器通过植入左室电极后升级CRT治疗:术前3例患儿均采用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同 步显像技术评价心力衰竭患儿左室不同步运动,并找出左室最晚的激动点,术中近可能把左 室电极植入到左室最晚的激动点处。②l例房性心动过速并心力衰竭患儿,当时心率170.180 次/min,心胸比例达0.8,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运动明显不同步,在Carto系统标测指导下成 功消融,心率下降至120次/min,后出现窦性心律和结性心律交替,频率依赖性QT延长并 频发室性早搏,2天后出现心室颤动,经电除颤和心外按压抢救过来,即放置l临时起搏器, 并停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起博心率130次/min,室性早搏消失,QT时间恢复正常,心尖 起博时TS[显示左室同步运动较前改善,后改植入WI起搏器行心尖起博,频率由130次/min 逐渐降至70次/min。③所有患儿随访1.1.5年,随访包括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径, 左室射血分数,胸片和临床症状。 结果①3例起搏器并心力衰竭患儿升级CRT治疗后,左室舒张末径由70.3mm缩小至 60.6mm,左室射血分数由28.3%升至51.3%,临床症状明显改善;②另l例房性心动过速患 儿经射频消融和植入起搏器后,左室舒张末径由76.5mm缩小至50ram,左室射血分数由25% 升至55%,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结论①对于由于缓慢心律失常植入起搏器,植入位置在右室心尖,造成“医源性”左束支 传导阻滞而导致心力衰竭的患儿,升级CRT治疗是很好的临床选择,但对于“非医源性”左 束支传导阻滞导致左室不同步运动,如扩张性心肌病,能否通过CRT治疗取得效果,仍需 进一步研究;②对于左室不同步运动导致的心力衰竭的患儿,通过纠正左室不同步运动来治 疗,同样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但由于本文的样本小,很局限,需进一步研究;③应用超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ihualong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