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异常高压形成机制的探讨.pdfVIP

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异常高压形成机制的探讨.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异常高压形成机制的探讨.pdf

维普资讯 第 l4卷第 3期 石 油 实 验 地 质 V 01.14.No.3 1992年 9月 EXPERIM ENTALPETROLEUM GEOLOGY Sept..1992 四川盆地碳酸盐岩 异常高压形成机制的探讨 / 。I ? (地质矿产部西南石油地质综台太队.成都 610081) 车文{隹据馥馥盐岩戚岩特性,结音四l{I盆地地质构造、机租特征、{血气诫化史及勘探宴戏,论述=、三叠幕 及石善}系的异常高辱,是上覆地层静压力和油气生成、运咎、聚集过程中备种地质综音作用造成的· 娜叫乜也 是蕾调壁堕垫堂曼!生壹堡筵曼鹭盘 地层静压力封盖条件 练台地质作用 — =一— —一 怍者曲升 杜风饮 女 52岁 高级工程师 石油地质 四川盆地是中、新生代发展起来的一个构造盆地,也是西南地区一个重要的含油气盆 地。沉积岩厚 6000410000m以上 ,具多层系、多旋回特点 。二、三叠系及石炭系海相碳酸盐 岩是盆地内主要产气层。中石炭统为一套以白云岩、角砾状 白云岩及灰岩为主的碳酸盐岩 , 是川东气区的主产层。二 、三叠系为灰岩、白云岩夹膏盐层、页岩及煤层。下三叠统嘉陵江组、 上二叠统茅 口组是川东、川南气区的主产层 。 现有勘探情况表明,二、三叠系及石炭系储层具异常高的孔隙压力,其压力系数均大于 静水压力系数 110。石炭系压力系数为 1.104140,二、三叠系压力系数为 1。2042。O0。 碳酸盐岩异常高压的形成机制,目前国内外仍处于探索阶段。笔者从勘探实践出发 ,在 前人研究基础上 ,经综合分析,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 、 碳酸盐岩异常高压主要来 自烃类的生成 L沉积、成岩过程中碳酸盐岩欠压现象不明显 碳酸盐岩在沉积 成岩过程中上覆负荷压力主要由岩石骨架承受 ,欠压实现象不明显 。 据韦勒尔 (Weller,1959)的估计,大约在 175m以下时,碳酸盐碎屑沉积物已达到颗粒支撑 的状态,其孔隙度 已降低至 37 以下:研究成果还认为,碳酸盐岩在沉积 0.340.6m以后, 便失去了大部分水l同时早期 (大约埋深小于 610m)的胶结作用及 白云化作用,增强了沉积 物的强度 ,阻碍压实作用的进行。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学者认为,碳酸盐岩中的压实作用是一种重要的成岩作用,它是碳酸 盐沉积物孔隙度减少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但 目前尚缺乏定量研究。笔者认为,应该肯定 的是,碳酸盐岩 由压实作用决定的物性特征,不会像泥质岩那样明显 ,而相似于砂岩。 维普资讯 第 3期 杜凤钦,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异常高压形成机制的探讨 2.沉积速率低,不易形成欠压实流体 四川盆地海相沉积速度缓慢 ,沉积速率仅 10m/Ma。假若碳酸盐碎屑物压实特性与泥质 岩若一样,按此沉积速率,压实作用也不可能形成欠压实的高压流体。因为泥质岩沉积速率 必须40m/Ma时,才能形成高压流体。 3.甲烷的生成是沉积岩内部能量与孔隙压力的一个主要来源 据赫德柏格(H.D.Hedberg,1974)研究,在沉积成岩作用早期,由于细菌作用可以生成 大量甲烷 ,但其大部分将随压实水一起迅速排出地表或进入相邻的储集层。随着埋深增大 , 热化学作用增强 ,细菌活动逐渐减弱,当生成 甲烷的数量超过了孔隙水溶解能力时-游离气 泡便开始在孔隙空间中出现 ,即形成气体压力的集聚.内部流体压力亦不断升高。随着油气 的不断生成,加之千酪根成烃时膨胀产生的压力,使生油层产生层内压力 ,生成的油气便处 于憋压状态。随着埋深增加 ,当有机质埋深达 4000m,地温达 1

文档评论(0)

docinpp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