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小儿慢性腹泻治宜升举清气
杨维华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长沙,410006)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在国内外皆呈现高发病率。如克利夫兰的一项研
究报告显示儿童每人每年发病1.52次,有报道全球除中国外每年有l0亿人患腹泻,导致500万小儿死亡;据
调查,我国农村5岁以下小儿每年患腹泻2.01±0.03次/人,其中婴儿为4次左右;城市每年0.45±0.03次/人。
以此计算我国5岁以下小儿每年有1.7亿人次患腹泻,导致4万多小儿死亡,是儿童期小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当今,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体质普遍提高,急性腹泻病,尤其需要住院的急
诊重症病例有所减少,病死率下降,但迁、慢性腹泻比例增高。我国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许多急性
腹泻患儿病程迁延造成慢性腹泻,最后导致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进入 “腹泻一营养不良一腹泻”的恶
性循环。由于慢性腹泻会影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吸收、导致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免疫功
能低下和继发感染等恶性循环状态,是小儿腹泻病死亡的重要原因,故临床又称其为难治性腹泻病。
第二部分学术论坛
结合临床实际,小儿迁、慢性腹泻的治疗,宜以升举清气为主要治疗大法,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兼证的不
同,辅以利湿、导滞、解表、清热、逐寒、镇惊、温阳、育阴等诸法,以拯危救逆,从而阻断慢性腹泻患
儿“腹泻一营养不良一腹泻”的恶性循环。以下试从中医理论及个入临床验案,探讨小儿慢性腹泻治宣升举
清气的理论,以就正予同道。
一、病因多端,以气陷为关键
中医学认为,脾虚湿胜是腹泻的根本原因。指出:“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幼幼集成》),泄、
泻,“略分轻重,总属脾虚”,“无湿不成泻”、“湿多成五泻”(《证治汇补》)。这是因为脾为湿土之脏,喜燥
恶湿,得阳始运,遇湿则困。4,JL致泻虽有风、寒、暑、湿、乳食失节或不洁等多种因素,但脾虚湿盛之
因更为突出。因IJ、.JL体质柔弱,其肉脆、血少、气弱,故以脾气未健,运化不全为基本内容的“脾常不足”
即为上述特点在小儿脾胃系统的集中反映,并在腹泻发病中始终发挥主导作用,d,JL腹泻发病率显著高于
成人即是以“脾常不足”特点为前提的;“脾常不足”可使湿邪在腹泻中的致病作用更为突出,除风、寒、暑
邪无不夹湿外,并使致泻的其他邪气也易转化为湿邪,如乳食停滞,聚而成湿等,因此脾弱运艰,清气不
升,浊气不降,水食合污于大肠是d,JL腹泻共同的主要病理。
J,bJl,又因脏气清灵,随拨随应,虽初患腹泻,脾气未受大伤,如治疗得当,病可速愈;若施治不当,
病情可能迁延不愈而转成慢性腹泻,久则元气大伤,进入“腹泻一营养不良一腹泻”的恶性循环,导致清气
下陷而出现滑泄不禁、脱肛不收,甚至亡阴、亡阳、昏迷厥脱等症而无拯起之望,成为《素问》所说的“脉
细、皮寒、少气、泄利前后、饮食不入”之“五虚者死”的泄泻死痖。故d,JL慢性腹泻的病理机制,则以中气
下陷为关键,正如先圣所指出的:“胃气和平,饮食入胃,精气则输子脾、归于肺、行于百脉面成营卫;
若饮食起居内外之邪,伤子脾胃,传化失节,清浊不分,上升精华之气,反下降而为泄泻矣。”(《活法机
要》)。故小儿慢性腹泻虽病因多端,却以气陷为关键。
二.治法多种,重在升清举陷
对于腹泻的治法,明朝名医李中梓所创立的九法,即淡渗、升提、清凉、疏利之祛邪治标的四法,以
及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之扶正治本的五法,乃集泄泻治法之大全,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泄泻病
的治疗。但,FJL腹泻,因其患病时间的久暂,治法亦有区别。总的来说,“脾虚湿盛”是小儿腹泻的根本原
因,脾弱运艰,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水食合污于大肠是小儿腹泻的主要病理,故运脾化湿、升清降浊法
为本病的基本治则。而对于4、Jl,慢性腹泻,因其泻久脾气大伤,致令清气不升,谷气下流,则无论是气虚、
阳虚、阴虚、或虚实夹杂,皆应注重升举清气。其升清之法,略举如下几种:
1.温脾升阳法:d,A脾常不足,稚阴稚阳,既不任久泻不已,亦不堪渗利太过。李东垣说,“若以淡
渗之剂利之,病虽即己,则降之又降,复益其阴而重竭其阳”,“损其胃气,则上升精华之气反下降而为飧
泄”(《幼科折衷》),《寿世青编》指出:‘‘脾阳不伤不泻”,都说明小儿迁、慢性腹泻无不与脾阳受损有关。
脾阳受损除表现在运化水湿功能减退外,升降失调是其主要的病理机转。因此,若d,JL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