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内蒙古生态环境退化原因再探.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 人类学高级论坛2004卷 近代内蒙古生态环境 退化原因再探 闫天灵 内蒙古自治区是目前全国生态形势最为严峻的地区,突出问题 表现为土地大面积沙化。从1960年代到1980年代,内蒙古沙化面 积由3.4亿亩扩大到4.5亿亩,占全区总面积的16%,平均每年大约 扩大550多万亩。全区的90个旗县中有66个旗县在沙化区。全区 草原面积13亿亩,位居全国第一,但可利用的草原面积只有9亿多 亩。全区天然草场严重沙化的已达3.5亿亩,占可利用草场的l/3 近代内蒙古生态环境退化原因再探 以上①。草原的退化和大片沙漠化,使“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 牛羊”的壮美图画变成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沙起无牛羊”的荒凉 景象。近年来北方地区愈演愈烈的沙尘暴天气,其总源头就在内蒙 古。内蒙古生态环境的退化,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长期的自然变 迁及人类历史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有稳定期与变动期、渐变期 与爆发期、破坏期与恢复期等不同区分。纵观内蒙古地区生态演变 史,清代开始一直延续到解放后的大面积开垦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 个“爆发期”,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影响。本文通过对汉族移民开垦 的规模与方式、移民周期过长所致负面效应及移民开垦长期得不到 ① 刘海源主编:‘内蒙古垦务研究第l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52页。 面264 扼制的深层背景的考察,对清代民国时期内蒙古生态形势急转直下 且难以扭转的原因再做探讨。 一、生产方式转型与生态退化 内蒙古大部分地区处于干旱区,年降水量除东北部一些地方可 达到400毫米以上外,绝大部分地区在300毫米~loo毫米之间,由 东向西递减,内陆中心甚至在50毫米以下。内蒙古还处于极地信风 的前锋,风力强劲,许多地方是“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特别是 内蒙古草原沙质地层分布广阔,从贺兰山、乌拉山、大青山到大兴安 岭西南的几千里地段都是复沙带,上面的腐殖土只有30~50公分, 下面就是沙粒层①。这种土壤结构很松,有机质及矿质养分都比较 贫乏,物理性也不好,翻耕后容易遭受风蚀,很快由原来的固定沙地, 变成茫茫一片的流动沙地或半固定沙地②。“查边外土地向为沙漠 之区,平原辽远,一望无垠,率皆沙地土壤,厚者不过二三尺,其次者 约一二尺许,更有不及盈尺者甚多,因接近沙漠,春季多起西北风,其 势极猛,将地上沙土随风飞扬,久而久之,愈吹愈少,愈少愈薄,土壤 厚者不过可经五六十年,土壤薄者可经二三十年,最薄者仅经五六年 近代内蒙古生态环境退化原因再探 俱变为硗瘠之地,不堪耕种,然口外农民富而不久,居而不长者,此亦 一大原因也”④。 1.农进牧退与生态退化以干旱环境为主的内蒙古草原,属于 生态脆弱区。“干旱生态系统内生物有机体与环境条件处在脆弱的 相互依存的平衡状态,这种平衡极易遭受破坏,而且破坏后又很不易 复原。”④长期以来,内蒙古以畜牧业为主,放牧是对地表生态的自 ① 刘海源主编:内蒙古垦务研究》第1辑,第52页。 ②任美锷:‘中国自然地理纲要》,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322页。 ③ 许闻诗:张北县志》(1934年)卷五户籍志》。 ④朱震达等:中国沙漠概论),科学出版社1980年,第2l页。 面265 然利用,破坏性小,再加上牧地宽广,回转余地大,避免了对草场的过 度啮食物,从而有利于较长时期维持这种脆弱的生态平衡。清代以 降,随着内地汉族农民滔滔北上,内蒙古的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巨大转 折,由放牧为主转变为以农耕为主。据1921年的资料,在东四盟农 耕带占5/10,农牧带占3/lO,纯牧区只

文档评论(0)

xjphm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