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儒家思想与社会治理 
         试论《大学》中的社会治理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唐明贵周燕燕 
                   (聊城大学思政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摘要]大学》是一部在中国传统社会后期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儒家经典,它系统地阐述了 
儒家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奉为圭臬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治理模式,展现了 
古人对实现和谐有序社会的向往。时至今日,《大学》中“修、齐、治、平”的社会治理思 
想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其中“修身”为治乱之本的思想 
启示我们个体道德境界的提升是实现社会整体和谐的起点;“齐家”为治国之基的思想启示 
我们家庭和谐与社会和谐紧密相连;“国治而后天下平”的思想启示我们和谐社会的实现离 
不开“絮矩之道”的运用,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离不开正确的用人准则的贯彻落实。 
 [关键词]《大学》;社会治理;现代启示 
      《大学》是一部在中国传统社会后期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儒家经典,它系统地阐述了儒家 
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奉为圭臬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治理模式,展现了古人 
对实现和谐有序社会的向往。时至今日,《大学》中所蕴含的社会治理思想,通过我们重新 
的解读,仍然可以给新时期的和谐社会建设以巨大的启迪。 
           一、‘大学》中“修身一为治乱之本的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在《:大学》的作者看来,“修身”为治乱之本。他讲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 
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川也就是说,“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之间存在着不可颠倒的逻辑次序,后者的实现必须以前者的实现为基础,而“修身” 
为基础之基础。《大学》的作者又进一步指出:“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 
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2朱熹注日:“辟,犹偏也。五者,在人本有当然之则;然常人之情惟其所向而不加审焉,则 
必陷于一偏而身不修矣。”3可见,个体如果不注重自身品性修养的话,其思想在“亲爱、贱 
恶、畏敬、哀矜、敖惰”这五种本能心理的影响之下就很容易出现偏差,从而使自己的家庭 
和家族失去和睦。“家齐”无法实现进而“国治、天下平”的实现也就失去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因为“修身”与“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间存在着如上的逻辑关系, 所以《大学》 
的作者总结到:“白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 
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川上自国家领导人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把修养自身的品性傲 
 l朱熹:‘大学章句集注》,中国书店1984年版,第l页。 
2朱熹:‘大学章句集注》,中国书店1984年版,第4..5页。 
3朱熹:‘大学章句集注》,中国书店i984年版,第5页。 
4朱熹:‘大学章句集注》,中国书店1984年版,第l页。 
                                     473 
国际儒学论坛-2010 
为根本。若没有将这个“根本”做好,或者是不分轻重缓急,将本末倒置了,那“治国、平 
天下”的远大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既然“修身”为治乱之本,那么“修身”应如何进行呢?大学》的作者指出:“欲修 
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 
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1可见,在大学》的作者看来, 
  “修身”的关键是要在“格物致知”的基础之上做到“诚意正心”。 
      “格物致知”,就是说要通过对万事万物原理的研究来获得知识。朱熹对“格物致知” 
的基础性作用有精辟地阐释:“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 
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 
 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 
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意思就是说,人的内心都是具有认识事物原 
理的能力的,天下的万事万物也都是蕴含着有待认识的原理在其中的,如果人的认识范围还 
不能彻底地涵盖万事万物之中的原理,那么人的知识就会显得很有局限。所以《大学》一开 
始就教人去接触天下的万事万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以求彻底认识万 
事万物的原理。经过个体长期的用功,总有一天自己的内心会豁然贯通,到那时万事万物的 
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消防管道(设备)强度、严密性试验记录.docx VIP
 - 耳穴比赛题库二维码公布附有答案.docx VIP
 -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docx VIP
 - (高清版)DB4406∕T 45-2024 《中药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规范》.pdf VIP
 - 《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技术标准》.pdf VIP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共500题).pdf VIP
 - 《汉尚华莲汉服公司SWOT分析及营销策略研究》20000字.docx VIP
 - 家庭中医保健按摩.pptx
 - DNVGL-ST-0126-2018 国外国际标准.pdf
 - QJ 10004-2008 半导体器件总剂量辐照试验方法.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