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掺杂纳米复合类金刚石涂层的摩擦磨损与抗水蚀性能的研究.pdfVIP

Ti掺杂纳米复合类金刚石涂层的摩擦磨损与抗水蚀性能的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6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文集 -Ii掺杂纳米复合类金刚石涂层的摩擦磨损和抗水蚀性能的研究 黄志宏,杨兵,刘传胜,郭立平,范湘军,付德君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加速器实验室, 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利用改进型闭合场孪生非平衡中频磁控系统在基体温度低于100(2的条件下沉积了 Ti掺杂类金刚石纳米复合涂层。研究了不同偏压和Ti靶电流对涂层的结构,摩擦 磨损性能和抗水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IOOV偏压,Ti靶电流4A时制得的Ti-DLC 复合涂层有良好的附着力和很高的硬度,优良的摩擦磨损性能和抗水蚀性。 关键词·类金刚石;纳米复合涂层;中频磁控溅射;摩擦磨损;水蚀 l引言 金属掺杂类金刚石(Me—DLC)复合膜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己成为多年来研究的热点uql,通常的 方法是用石墨靶和金属靶,采用闭合场非平衡直流磁控溅射系统在Ar等离子体中溅射沉积H咽。 但是,这种方法的稳定性、制备涂层的均匀性、附着力和可重复性都不能令人满意。近年发展起 来的中频溅射技术具有更高的靶材利用率和等离子体密度、更快的沉积速度、能生产更优质的涂 层,已被成功地用于刀具涂层和光学涂层睁耵。 高速水流产生“水锤”压力,这种压力是大量的涡轮叶片达不到使用寿命的一个重要原因州副。 研究表明,界面可引起应力释放和转移,这意味着有更多界面的材料有更高的抗冲击能力“p删。 当金属含量达到一定浓度时,在Me-DLC涂层中容易形成纳米晶,能形成很多界面。本文报导用 中频磁控系统中沉积Me—DLC复合膜,研究在不同工艺条件下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和抗水蚀性。 2实验部分 2.1样品制备 X 实验用沉积系统如图1,真空室尺寸为由1000mm 磁控靶,其中三对为Ti靶,一对为C靶。靶由40KHz的中频电源供电,C靶的输入功率固定为 12KW,改变Ti靶的输入功率以制备不同含Ti量的涂层。基片装在内外靶之间的旋转样品架上, 为了保证涂层的均匀性,样品架有三种旋转方式:绕真空室中心公转、自转、样品自转。真空室 本底真空为7X 基片为硬质合金和2Crl3钢,沉积过积中不加热。真空室温度低于100℃。整个镀膜过程包括15 分钟的Ti过渡层和2个小时的Ti-DLC复合层。 2.2测试方法 度约1u 子衍射的照相参数采用单晶Si的衍射花样校正。用MTS纳米硬度计测试涂层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用划痕仪测附着力,用MS_T3000球一平面实验设备测试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测量环境温度23 ℃,相对湿度60%,对磨球为直径6mm的碳化钨一钴,载荷5N,平均摩擦速度0.02m/s,测试时问 形貌仪测涂层的平均损坏深度(ADD),用SEM观察涂层的失效形貌。 3结果与讨论 图3a和C为Ti-DLC涂层的拉曼光谱,偏压从O增加到lOOV时刀峰强度下降,表明涂层中 sp2C的含量减少。通过高斯曲线拟合发现,当偏压从O增加到200Y时G峰与刀峰强度比值(ID/Ic) C成健,导 减小n倒,当偏压超过IOOV时,ID/Ic的增加是由于高能离子轰击基体表面,促进sp2 加。变化趋势说明由于涂层中金属的掺入减小了sp2C团簇的尺寸n¨,这与AFM的观察结果一致。 2006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文集 图4为涂层的微观结构,当Ti靶电流低于4A时只有一个透射斑。随着Ti含量的增加出现 晶体衍射环,说明涂层中形成了纳米晶。图4b和C基本相同,随着Ti含量增加,涂层中并没有 出现TiC相,Ti原子倾向于形成Ti纳米晶而非TiC,可能的原因是基体温度低于TiC的形成温 度。高分辨照片(图4d-e)显示Ti纳米晶包含在无定型C基体中,界面完整,没有明显的缺陷。 平均粒径从Ti靶电流4A时的10iim到减小15A时的6nm。 划痕测试表明涂层有很好的附着力,临界载荷大于50N。硬度、摩擦系数、磨损率与Ti靶电 的27GPa。由TEM结果可知,硬度增强对应于Ti纳米晶粒径减小和密度增大,这是典型的晶界滑 移的结果u町。在100V偏压下,涂层的摩擦系数首先从Ti靶电流为2A时的0.16下降到4A时的 接近于Ti的性能,有较高的摩擦系数。Ti靶电流低于4A时涂层有较低的摩损

文档评论(0)

bb2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