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例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研究的论文.pdfVIP

300例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研究的论文.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5.辅助治疗腹膜炎 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是导致腹膜透析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E要原因之一。吴锡平阱】等对42例住院治疗的腹 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在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 低C反应蛋白(CRP)。其可能的机理是拮抗内毒素,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改善微循环,调节免疫,保护和 修复重要脏器。 2.6.其他治疗作用 沈福娣【251等尝试用温阳软便胶囊治疗51例长期血透致顽同性便秘的老年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优于 清宁丸、番泻叶、生大黄的对照组。何桂顺【26l应用经方五苓散治疗50例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患者,可明显改 善头昏、恶心、呕吐、头痛症状。沈伟钢【27】等采用扶正固本的中药内服方联合清热解毒的外洗方治疗30例腹 膜透析皮肤瘙痒患者,总有效率达到93.3%,其可能的机理是保护和改善残肾功能,降低甲状旁腺素和血磷 水平。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而肾病终末期患者病变几乎涉及全身各系统,因此和采用 单纯替代肾脏排泄功能的透析治疗方法相比,合理采用中医综合疗法能增加透析的充分性,缓解透析并发症, 保护残存的肾功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是在取得良好疗效的同时也存在的问题, 例如疗效判定标准是否统一,安全性如何评价等,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略。 C022 腹膜透析配合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观察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黄雪霞 杨李选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配合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23例2005年3月~2008年3 岁:病程l~8年,平均病程(4.3土1.2)年。肾衰竭的原发病中慢性肾小球肾炎13例,糖尿病肾病7例,狼疮性 肾炎3例。所有患者每日均使用常规剂量(8L/d)腹膜透析方法,即每次使用2升腹膜透析液,每天交换4次,每 次相隔4d时,夜间最后2升透析液留腹,次I:t8时放出。患者在腹膜透析的同时,每日服农本方参苓白术散 草9克),每天1剂,每剂用温开水100毫升冲服,疗程1年。患者腹透治疗前和治疗后的1个月、6个月、12个月, 分析。采用SPSSl3.0软件包,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23例患者腹膜透析后腹胀、乏力、浮肿等 自觉症状改善,食欲增加。腹透超滤量每天0.9~1.8L,尿量每天0.6~0.8L。21例患者目前均居家透析,。肾功 能相对稳定。另外l例患者冈脑出血死亡、1例患者凶腹膜炎住院治疗。患者在治疗后BUN、ALB、Hb等方 面均显示出了明显的好转趋势。结论:腹膜透析配合参苓白术散,既可以健脾渗湿,又能益气固本,脾胃功 能改善,生活质量将得到大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C023 300例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研究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 李建英 于俊生 胡维华 杜雅静 刘先英 营养不良足慢性肾衰竭的常见并发症,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增加病死率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医药在延 缓肾衰竭进展,改善营养状态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本研究根据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SGA评分)Lll将300例 慢性肾衰竭患者分为轻、中、重度营养不良亚组,对慢性肾衰竭合并营养不良患者进行临床调查,通过对所 有病例以及不同分组(包括营养不良程度、非透析及不同透析方式)的比较,从不同层面探寻本病的中医证 型分布规律。 , 166 1临床资料 院、青岛市中心医院肾内科住院及门诊、血透室患者,包括非透析患者126例、血液透析患者114例、腹膜 原发病包括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病、慢性肾盂。肾炎、慢性间质性。肾炎等,各亚组原发病 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 DiseaseOutcome 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采用美国2002年发布的K/DOQI(KidneyQualityInitiative)慢性 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之“慢性肾脏疾病的定义与分期”【2】。以慢性肾脏疾病的分期2~5期作为慢性肾衰竭分级 标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2006年慢性肾衰竭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试 行方案)制定131。主证为脾肾气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兼证为湿浊证、 湿热证、热毒证、瘀血证、风动证。因所选病例均为病情相对稳定且能配合调查者,风动证患者未

文档评论(0)

bb2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