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震是太阳系星球相互作用之结果(探索二)
fromInteractionBetweenStarsinSolar
EarthquakeOriginates System
‘地球大电容’在震、磁关系中作用研究
2
伍岳明Wuyuemingl曹明富Caomingfu
10036)
(浙江杭州师范大学杭州3
摘要:原创的“共旋”地震灾害物理模型是建立在“共旋引力波”和“地球大电容”新
概念基础上。讨论了太阳系星球运动、地球自转轴变化与地磁暴、地震间的相互关系。认为
地球自转轴变化原因是地核的晃动,晃动又是由太阳风及地核对地月系质心的离心力所引
发,由于包裹在液体外核内的固态内核有较大的自由度,随晃动的幅度会出现“jerk”和磁
暴,也会发生地震。因此太阳系星球对月球的引力、梯力矩作用与地核晃动引起的磁暴有对
应关系,因此利用‘磁暴二倍法’预测地震是可取的。
关键词:星球运动地核晃动地轴摆动地磁暴地震
中图分类号:
O、引言
我国地震学界利用‘磁暴二倍法7预测地震已取得多例成功的经验,2004年lO月一11
月,沈宗丕应用磁暴月相二倍法对12月26日印尼特大巨震的发震时间和震级、对2006年
12月26日台湾南部地区7.2级地震发震时间和震级均作出较为正确的短临预测,但是地点
都有误差;从2007年开始笔者与沈宗丕合作,应用‘磁暴月相二倍法’结合查阅天体运行
年历进行地震三要素预测实践,预测了2007年7月16日的日本本州海中地震和2008年5
月12日的四川汶JiI地震(见震前预测图文件)。耿庆国应用‘强磁暴组合法’也对5.12汶
川地震作了三要素预测。耿庆国的‘强磁暴组合法’与沈宗丕的‘磁暴月相二倍法’方法基
本相同。都是应用磁暴这个从地球内部传出的信息,探索‘磁暴’与‘巨震’间的关系、探
索其中的物理机制!我们应该用中华民族的“整体”思维方法,从太阳系星球运动与地球大
电容、地球磁场、地磁暴等探索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形成机理,从而达到防灾减灾的
目的。
1、地球是个大电容。
“共旋”地震灾害物理模型认为地球的能量并非只从太阳获取,地球具有电能的再生机
制。我们从“感应起电机”实验开始,通过‘电本质’的研究,提出“共旋起电”的科学假
der
说。认为“共旋起电”产生于系统的非线性有阻尼的自激振荡,可用范·德·波耳(vanp01)
方程求解;认为自旋的导体物质星球,其质点间的‘共旋’能起电,在地核面的不同时空位
置有不同的电位(整个系统呈电中性)。其电量可定量计算【2】。认为地球的重金属地核在自
转过程中能‘共旋起电’,使地核面的不同卦面产生不同电荷、形成不同电位;由于正负电
荷的湮灭而使外核熔融成为液态。这是地球热能之源、电能之源、也是磁能之源。在核面上
2杭州师范大学教授(1955一),浙江海宁人。Email:mfcaoehznu.edu.Crl
184
一
F×B;该式称为洛仑兹力公式。地幔中重金属或导电性
电磁场的合力为F=qE+q
怠好的金属rs。藏熔岩相对集中的区域重力场的作川下.应向地枝迁移.但随地球自转的重金
属或导电性良好的金属矿藏熔液在地球电场(向空中泄漏)和地球磁场的洛仑兹力作州F会
向地表运动-这就是地幔涌流的驱动力,故而生成热柱形成热点,冲破地壳,形成火山和地
185
震。此类地震在扳块中也时有发生,如皈内(浅源型)地震。此类地震虽为数不多,但破坏
性极大,与我们人类关系极大。如美国密苏里州的新马德里地震(1812),马萨诸塞州波七领
地震(1775)和中国唐山地震(1976),人类的损失惨重。显然,板内的岩石圈破坏力虽说不经
常发生,但能够超过岩石强度发生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