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脏躁名称及证治源流考辨.pdfVIP

《金匮要略》脏躁名称及证治源流考辨.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国第二十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论文集 过食膏粱厚味、过度饮酒等,导致脾胃失其运化之职,津液停滞形成水湿,或蕴而成湿热,阻滞脾 气布散,津液难以上乘口舌,形成消渴,症见发热、口渴、胸脘痞闷等。其他原因导致脏腑功能失 常,如过度纵欲、乱服金石之品,久之,积于肾中,导致下焦虚热,耗伤津液,渐成消渴,症见发 热、口渴、消瘦等;或素体虚寒,外受寒邪,内外相引,使肾阳失其蒸腾气化之职,津液难以布散, 形成消渴,症见小便不利,或小便过多,口渴等;或心病及肺,肺失宣发肃降,通调水液失职,则 难以上乘口舌症见口渴,反渗于下症见小便反多,预后多不好;其他如肝病、脾病、肾病等若见脉 象微小多可形成消渴。在症状表现中,有关消渴的脉象也有一定的描述,不同的脉象也预示其预后 发展,如脉象实大,且病程较久,则预后好,可以治疗;若,脉象悬小而坚,病程较久,则不可治, 预后较差。结合其病因病机,其治疗大法以清热、滋阴、利湿、温阳为主,以黄连、黄芩、石膏、 枳实、龙胆草等清热,以麦冬、玉竹、瓜萎根、枸杞、人参等滋阴,以猪苓、茯苓、泽泻等利水渗 湿,以桂枝、附子等温阳化气,方选猪肚丸、五苓散、肾气丸、华佗消渴神方等,而《神农本草经》 则对有关消渴的用药总结为七种:白石英、枸杞、丹雄鸡、葛根、知母、栝楼、水萍。其中枸杞、 知母、栝楼在此期有关消渴的方剂中较多使用。且此期已认识到消渴是一种病因复杂、病机虚实并 见,病位涉及肺、脾胃、肝、心、肾等脏的复杂疾病,其治疗不及时,则可引发一些变证,如肺痿、 水气之病,并可波及五脏六腑等。 《金匮要略》脏躁名称及证治源流考辨 叶莹‘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610075) 摘要:脏躁病首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 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甘麦大枣汤方: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右三味,以水六 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亦补脾气。脏躁病是指由于情志不遂,脏腑功能失调,心失所养,心神 不宁而出现精神失常,无故悲伤欲哭,频频呵欠,伸懒腰等症。仲景对脏躁的症状及方药进行了简 单的描述,后世医家对脏躁的认识散在其著作中。本文将对脏躁的名称及证治源流进行考辨,以期 对更好的认识脏躁病有所裨益。 关键词:金匮要略;脏躁;源流 l脏躁病名称考辨 关于脏躁名称,有“脏躁”与“脏燥”两种说法。晋·王叔和《脉经·卷第九·平咽中如有炙脔喜悲热 入血室腹满证第六》言:“妇人脏燥,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甘草小麦汤主之。”《医 门补要·卷下·医案》载有:“一妇小产去血太多,血虚液涸,火灼脏燥,扰动心神,悲喜不知自主, 似神鬼所凭数伸欠者,以甘麦大枣汤,当归、阿胶、红花、丹参、柏子仁、大枣二枚、甘草、白芍、 杞子、小麦二合,入腹即平。”《张氏医通·卷六·神志门·悲》日:“……金匮云。妇人脏燥。善悲伤 欲哭。有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脏燥者。火盛烁津。肺失其润。心系了戾而然。 故用甘草缓心系之急而润肺燥。大枣行脾胃之津。小麦降肝火之逆。火降则肺不燥而悲自己也……” 幸作者简介:叶莹,女,成都中医药大学讲师:Email:yeyingtcm@163.com。 202 件景学术磷究·文史探源 此外,《金匮》注家尤怡、黄元御等都言“脏燥”。而清·周学海《脉义简摩·卷七妇科诊略·脏躁 脉证》中则说:“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状如神灵所作,数欠,甘草小麦汤主之。”宋元方书《太 平圣惠方》、《妇人大全良方》,明清方书《急救良方》、《普济方》等都日“脏躁”,《金匮》注家高 学山、丹波元简等亦日“脏躁”。那么,“脏躁”与“脏燥”谁者更符合仲景原意和临床特点,尚 需考究古汉语中“躁”与“燥”的含义。“躁”在古汉语中常用含义有六:①性情急,不冷静;② 浮躁,不专一;③动:④疾,中医指脉盛急速;⑤骄狂:⑥狡猾,狡诈。“燥”的含义常有:①干 涸,水分少:②焦急:③中医病因“六淫”之一;④(药性)干热,燥烈。言“脏燥”之医家,乃 取“燥”干涸之意,即指脏腑阴液枯涸,心失所养的病机。然而,《金匮》言“脏躁”,不但未提及 阴虚不足的症状,且其主方中三味药皆甘润、平和之品,并未使用滋阴增液之药。可见, “脏躁” 更加符合《金匮》本意,“躁”作变动

文档评论(0)

baihualong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